《圆柱体积》教学设计分析新化县实验小学张环辉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29—31页。教材分析:圆柱体积教学主要是利用以前的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难点:进一步转化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准备:两个不易直观比较体积大小的茶叶桶,探索体积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大家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谁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呢?指名说,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师:真不错,爸爸妈妈的生日记得这么清楚;真好,还记得爷爷奶奶的生日吗?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书中的同伴亮亮和他爷爷的生日是同一天。老师这有一张他们全家给亮亮和爷爷一起过生日的照片。(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情感,并自然引出主题情境。)二、圆柱体积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得出:爷爷的生日蛋糕体积大,亮亮的生日蛋糕体积小。出示情境图。师:观察上面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蛋糕的形状和大小。过去我们学过体积,谁能用“体积”来说一说爷爷和亮亮蛋糕的大小呢?
生:爷爷的生日蛋糕体积大,亮亮的生日蛋糕体积小。(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图中事物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发现数学问题。)2、拿出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提出:你能说出哪个茶叶桶的体积大吗?怎样比较两个茶叶桶体积的大小?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师:刚才的蛋糕我们很容易就区分出哪个蛋糕的体积大,现在老师这有两个茶叶桶,你能说出哪个茶叶桶的体积大吗?教师出示一个高的细一些和一个矮的粗一些的茶叶桶。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生1:高的细一些的体积大。生2:矮的粗一些的体积大。师: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哪个茶叶桶的体积大呢?(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既是学习新知的需要,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3、分别提出:如果是两个实心圆柱,怎样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如果是用图出示的圆柱体,怎样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得出: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师:真聪明,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也很科学。但是,如果现在是两个实心的圆柱体,不是茶叶桶,怎样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呢?学生可能会说:如果学生还说不出计算体积,教师继续启发:师:这个办法也不错。总之,只要是实物我们就能比较。现在,如果是用图出示的两个圆柱体,怎么办呢?生:计算,只能计算出体积了。师:对,计算。如果我们能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准确地比较出哪个体积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会计算圆柱体积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三、探索公式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过去的经验大胆猜测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然后,讨论“怎样把圆柱转化为学过的长方体”。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以前我们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谁能根据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一下,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是用底面积乘高计算的,圆柱的体积我想也应该是底面积乘高。教师板书: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把圆柱体体积计算转化为长方形体积计算来验证一下。谁来说一说可以是怎样做?生:像圆一样,把圆柱的底面等分成若干份,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和方法讨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2.师生合作。用课件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师:现在,我们用课件演示一下割拼的过程。课件演示把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拼成长方体。师: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生: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32份,会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分割圆柱和拼成长方体的过程。师: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32份,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生:还是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件,简化操作的过程,提高学习的时效性。)3.先观察两次拼出的近似长方体,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再提出:等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会怎么样?得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师:仔细观察两次拼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生:第2次拼成的立体图形更接近于长方体。师:观察得非常细致,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会怎么样?生: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师:真聪明。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中,渗透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计算方法积累现实经验。)4.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师:认真观察拼出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生1: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 生2: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底面积。生3: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高。(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既是对操作结果的总结指导,也为总结公式做准备。)
5.鼓励学生试着归纳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和字母表达式“V=S×h。师:根据这个实验,你能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试着说一说。生: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师:通过切拼,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教师适时总结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师:同学们真棒!通过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我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得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公式中,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体积的字母公式可以怎样表示?生:V=Sh教师板书公式。(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总结过程,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四、简单应用先让学生读题,特别提示单位问题。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完成了总结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现在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指名读题。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生:不能,要先统一计量单位。师:请同学们自己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生:1.5米=150厘米 50×150=7500立方厘米,这根圆柱形钢材的体积是7500立方厘米。(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五、课堂练习第1题,用公式进行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1页,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全班交流。答案:体积是226.08立方分米。体积是80立方厘米。(设计意图:用公式计算的基本练习,训练学生的技能,夯实基础知识。)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使学生理解方钢的体积与锻造后圆钢体积相等,再自主解答。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计算圆柱的体积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稍复杂的问题。看第2题,自己读一读。学生读题。师:方钢和锻造后的圆柱形钢材有什么关系?生:体积不变。师:好,请大家试着做在练习本上。全班交流。答案:50×12×12=720立方厘米。 7200÷90=80厘米。(设计意图:结合应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探索圆柱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