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三小学韩春利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4.感受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而且是有规律的,并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复习(课件出示)。(1)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种量中: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正比例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___,y随着x的扩大而___,随着x的___而___。(3)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揭示课题。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数学有它非常奇妙的一面,有些知识看起起来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联系,就像一片树叶的两面,比如有加法,就有减法;有除法,就有……(乘法);有正比例,就有……(反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二、运用迁移,探索新知1.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以上不同底面积的杯子中,高度会不会不同?如果不同,高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出示表格,请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杯子的底面积/c㎡1015203060…水的高度/cm302015105…①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③两个量对应的乘积是多少?这个积表示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作适当指导。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说明:30×10=20×15=15×20=10×30=5×60=300.(4)小结、归纳:底面积×高=体积(一定)。2.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思考:观察以上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变化有规律吗?师: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3.用字母表示。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x×y=k(一定)。4.想一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1)面粉的总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2)教室地面的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3)一本故事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成反比例。5.课堂小结。师: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6.认识反比例关系图像。
出示教材48页“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图像,引导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图像进行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两种图像的不同特点。7.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同桌讨论,共同完成,教师指名汇报。8.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师:正、反比例我们都学完了,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意见后,组织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结论(课件出示)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变化方向相同,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变化方向相反,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那么如果老师让你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你应该主要抓住什么来判断呢?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1页第9题。口答后集体反馈。2.完成教材第51页10题。学生独立填在书上,指名汇报。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4)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5)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6)如果4x=y。那么x和y。(7)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四、拓展延伸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布置
1.把今天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向家长汇报一下。2.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