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

ID:1036616

大小:135 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2年9月11日学期总第14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王 喆授课班级七(1、4)教授者王 喆课题《十则》(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4、积累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3、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为我用。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资料交流诵读,整体感知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整体感知三、诵读,整体感知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教师正字正音: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二、资料交流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学生听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合作探究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教师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教师指导:(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按时、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的“同学”“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怨恨,生气。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问: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省:检查、反省。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吾:我。【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问: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教师讲解: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这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问: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教师讲解: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2、小组合作解决前五则语句并翻译并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一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二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 合作探究小结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3)故:旧的(知识),从前的(知识)。知:领悟。而:顺接连词,就,并且。可:可以。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为:做。【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问:这一则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教师讲解: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罔:迷惑而无所得。殆:危险、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问:这一则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教师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5)诲:教导教诲。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为:是。是:这(就是)。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问: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讲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要有谦逊的态度,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不可强不知以为知)。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五、小结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三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四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五则。作业1、翻译《论语》十则前五则。2、复习前五则中的重点字词,下节课默写。板书设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是为了更好的做人思想修养教学感悟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2年9月12日学期总第15-16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王 喆授课班级七(1、4)教授者王 喆课题《十则》(第二三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4、积累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3、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为我用。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探究学习一、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二、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三、探究学习后五则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相同。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此,在其中。其:代词,他们,指“三人”。善者:优点,好的方面。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问: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教师讲解:6、7则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学生背诵前五则。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全文。小组合作解决后五则语句并翻译并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6则。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7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探究学习体验反思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8.“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翻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问: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讲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仁以为己任”,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9.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然:这。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问:这则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教师讲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10、以:作为。行:奉行。其:副词,大概(就是)。欲:想要的事物。加:施加。于:在,给。【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问: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教师讲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也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也是消极的一面。。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即相互体谅的意思)。四、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三个方面归纳这十则论语。五、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8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9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第10则。学生合作探究左边问题学生畅谈左边涉及的问题 课外延伸总结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六、课外延伸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七、总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八、本课文言知识整理归类(附后)此活动可和课后活动结合作业1、翻译后五则。2、背诵《〈论语〉十则》。3、整理本课涉及的文言知识。板书设计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知态度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学习方法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修身做人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教学感悟组长查阅 附:本课文言知识整理归类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女:同“汝”,读rǔ,意为:你(第二人称代词)2、文言虚词而:(1)连词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例:默而识之(地)学而时习之(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表承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承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死而后已(表承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任重而道远(表并列)为(1)wéi以为:把……当作(以:把为:当作)例: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wéi,作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wéi,作为。(2)wéi是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wèi介词,意为“替”“为了”例: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之(1)代词:代指人(第三人称)、事、物。例:由,诲,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2)助词①结构助词,意为“的”。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简称“取独”)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而时习之(代词,)诲女知之乎(代词)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助词,主谓间,无实义)其(1)代词例: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2)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例:其恕乎!(表揣测,意为:大概,也许)焉(1)句尾语气词,无实意。(2)代词,相当于“之”例:见贤思齐焉。(代指他,贤德的人)(3)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则: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可以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够)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知是知也。(同智,聪明智慧,)温故而知新。(领悟,知道)知之为知之。(知道)3、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我)诲女知之乎。(同汝,你)余忆童稚时。(我)4、固定句式:1、不亦……乎?→不是……吗?2、……也。→……是……。4、语言积累(1)成语类: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2)格言警句类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   一、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主张仁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  语录体(格言体)  《论语》的体式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九、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