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有几棵树》教学设计郑州市金水区纬四路小学吕翠文【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1-82页。【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法运算的意义。2、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5、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6、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小学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加减法在第二阶段,分别安排在一年级的上册和下册,在本阶段,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和进、退位的道理。这部分内容是在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教材的编写注重利用模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探索计算方法,体会进位加法的算理,丰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小棒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直观模型,在探索算法时都先借助小棒模型。另外增加计数器模型和数线,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法,教材都是先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每一种思考的过程都呈现了几种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几棵树》这节课是在10以内加法和9加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在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已经具备了一些探索经验,因此教材编排更开放,不再强调先由直观操作得出计算结果,而是通过算式得出结果,然后再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解释计算的道理和验证结果。教材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问题串“一共有几棵?”“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圈一圈,算一算”和“练一练”。“一共有多少?”主要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的道理。“你能看懂吗?”这个环节是利用毛毛虫这样一个有趣的图形体现数序和多种数数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思考和对进位加法的理解。“圈一圈,算一算”,通过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8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练一练”
是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8加几的理解和应用。【基于对学情的分析】(1)、课前进行调查测试,对36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项目了解“凑十”法能根据题目,运用“凑十”法用其它方法的人数36人30人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9加几的进位加法,对“凑十”法并不陌生,关键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凑十”法,通过计算、验证、描述,突出“凑十”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进位加法计算的经验。(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点:尽管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凑十”法,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思考得出结果,但要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来描述计算8加几的过程和特点,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可能会是一个难点。【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创设具体情境入手,利用小棒直观模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探索并验证计算方法,体会进位加法的算理,丰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通过观察、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算一算等直观操作和探索、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准确地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4、在具体的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评价设计】目标1: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目标2: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目标3: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和书面检测学习目标4、5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始终,难以量化,故不在评价题目中做详细题目设计。学习目标评价的问题和题目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教学/学习活动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任务一:创设情境,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围绕书上第一个问题串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提出的数学问题。交流式评价(语言)复习旧知动脑思考任务二:根据选择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正确列出算式并解答。问题:你能根据提出的问题正确列出算式并解答吗?(第一个问题串展开)正确列式,用自己的方法得出结果。交流式评价(语言表达)探索新知巡视指导归纳小结合理猜想任务三:用小棒摆一摆来验证。问题: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吗?你是怎么算的?(第一个问题串展开)会通过摆小棒,解释和验证自己的算理。表现式评价(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任务四:和伙伴进行交流,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问题:你能和伙伴交流你的方法吗?(第一个问题串展开)会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算法交流式评价(语言表达)交流反馈
任务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计算8+6问题: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你能看懂吗?围绕书上第二个问题串能看懂图意,理解计算的道理,促进对不同方法的思考交流式评价(语言表达)引导合作交流反馈任务六:圈一圈,算一算问题:你能用“凑十”法来圈一圈,算一算吗?围绕书上第三个问题串读懂图意,正确运用“凑十”来计算表现式评价(动手操作)反馈指导动手操作目标3: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任务七:巩固练习问题:课后“练一练”习题。根据题意,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巩固8加几的进位加法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书面检测及时反馈巩固提高运用新知【学习重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学习难点】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达算理和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快要来到了,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木来绿化我们的环境。去年淘气和笑笑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栽树。如今他们栽种的树木已经长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淘气种了8棵树,笑笑种了6棵树,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预设: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板书课题:有几棵树)(设计意图: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1、学生独立探究师:谁能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学生列式。可能有:8+6=或6+8=(板书算式)师:知道结果是多少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得出结果。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验证一下8+6等于14,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操作,思考,交流。2、汇报方法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方法(1):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方法(3):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方法(4):根据9+6=15,8+6就等于14。方法(5):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师:刚才,老师听到机灵狗说,他喜欢第二种计算方法:把6分成4和2,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它还给这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凑十法”。在刚才的几种方法中,还有一种方法“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叫“凑十法”。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这两种方法)(重点强调“凑十”法)4、试一试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了,老师真为大家开心,现在请同学们在多种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书上第82页练一练的第1题,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我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5、利用数线图进一步理解算理课件出示数线图(毛毛虫),结合算式8+6=,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计算的道理。左图呈现的是逐一相加的计算方法,右图呈现的是先由“8+2”凑10,再由“10+4”得出计算结果的方法。(设计意图:数线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逐一递增的本质特征,在交流中逐步增进对进位加法和“凑十”策略的理解。)6、圈一圈,算一算,巩固“凑十”的过程出示图画,让学生读图,动手圈一圈,进一步体会在8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主要是理解图意,会用“凑十”法)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蝴蝶?师:孩子们,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我们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并计算:8+7=15。师:花丛中不但有蝴蝶,还有蜻蜓呢,请你看看右边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编故事,提问题。师: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呢?学生列式计算:4+8=12或8+4=12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2、“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3、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第4题。(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快乐学习)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以“凑十”法为重点,让学生尝试回顾8加几计算的过程,形成反思意识)附:五、板书设计有几棵树8+6=14或6+8=148+2=106+4=1010+4=1410+4=14
凑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