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同学们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使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2.说一说。(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3.读懂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路程正方形周长边长购卖数量总价行驶时间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