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未有天才之前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演讲稿中倡导的“泥土”精神的思想精髓,思考其现实意义。2、体会鲁迅先生演讲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犀利的逻辑力量。说明: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校友会上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演讲,收入他的文集《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土”,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学习本文,不但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可以掌握议论文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学习本文也是令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绝佳训练。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鲁迅先生演讲稿中倡导的“泥土”精神的思想精髓。2.难点:思考“大家都来做泥土”的现实意义。说明:本文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说理深入浅出,但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学生在某些语段的理解上还存在障碍,需要反复品味。此外,当代社会学生个性张扬,动辄以“精英”自居,以“天才”自许,先生期待青年们踏踏实实“做土”的箴言,值得学子认真思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对演讲中涉及到的如“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整理国故”、“崇拜创作”等文化名词有一定了解。课前查阅资料,做读书笔记。这是一篇8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面向成人听众所作的演讲词。为了消除社会背景等差异造就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隔阂”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为深入研读课文做好准备。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用扼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各段的内容要点,理清思路。2、提问:若以“未有天才之前”作为一句话的开始,请从文中找出适当的句子来完成它,让它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意思的表达。3、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参考答案:未有天才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1.默读课文2.按自然段序号,逐段概括,可在书页空白处批注。3.课堂交流,并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阐述理由。1、边读边提要,撮取关键词以筛选文意要点,这是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重要方法。2、问题2实则让学生寻找本文观点,为后面深入学习打下基础。1、鲁迅先生提出了天才的产生需要民众这一论点,指出社会更多的是对天才的扼杀。其中他着重分析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参考答案1:“整理国故”反映出守旧,“崇拜创作”反映出排外,此外还有批评家出于恶意的戕害。)2、鲁迅先生的演讲词,是受到听众热切欢迎的。在这三段中,你觉得作者的这次演讲为何会吸引大众?1、学生默读5、6、7三段。2.圈划关键语句。思考、讨论。3.交流阅读体验,达成共同认识。(如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深刻、比喻、举例等方法令说理深入浅出等)作者在此借谈天才这个话题,实际批判的是一种排外闭塞的民族性格与社会心态,先生言语的犀利、分析的深刻、批评的透彻应该让学生深切领会。
细读课文圈划品读1、“泥土”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号召大家“都可以做”?2、要怎样才能做使天才产生的民众呢?从上文批驳的种种论调来看,做到破除守旧、排外的心理,理解包容未来天才的幼稚就行了,为什么作者要强调“又要不怕做小事业”?1、为什么作者指出做泥土的条件是——“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这反映了作者对于青年们的什么样的期待?2、是做横空出世的天才?还是做“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你如何选择?1、学生朗读9、10、11三段。2.圈划关键语句,咀嚼“切近”、“不怕做小事业”、“坚苦卓绝”等词句的含义。3.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谈理解,说感悟。理解既要与种种社会痼疾抗争,又要致力于纠正自己内心不屑于做小事业的想法,踏踏实实,方能“做土”。在这三段中,贯穿的是作者对于“泥土”精神——即坚实、坚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的重视与欣赏,这是典型的鲁迅精神,也是鲁迅在以后的著作、通信中,一再强调的。这里是本文的精髓所在,也是学生应该好好读解领会之处。拓展阅读引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篇文章的部分语段,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阅读、讨论并交流对问题的认识。通过扩展阅读,令学生能深入理解鲁迅对民众的“泥土”作用的重视。课后作业学生构思完成作业,并作交流。通过读写结合,令学生思考“泥土精神”
阅读厦门大学将高尔夫运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斥资建造球场的材料,自拟观点,写一篇练笔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路点拨是做天才还是泥土?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次班级问卷调查,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课文学习之后再请学生关照现实,回味反思,即便与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亦可比较深入的理解演讲辞的思想精髓。练习举隅1、课外阅读《忆韦素园君》,作摘抄或写点评。2、以“天才”为话题,搜集资料,自拟观点,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段演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