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砺(lì) 参省(xǐnɡ)假舆马者(yù)木直中绳(zhònɡ)B.槁暴(pù)须臾(yú)跬步(ɡuǐ)舟楫(jí)C.锲而不舍(qì)驽马(nú)用心躁也(zào)骐骥一跃(qíjì)D.可镂(lòu)闻者彰(zhāng)契约(qì)生非异也(xìnɡ)解析:解语音题时要弄清楚加点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读音。A项中的“舆”应读“yú”,B项中的“跬”应读“kuǐ”,C项中的“锲”应读“qiè”。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验,检查。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C.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解析:要正确解题,首先要对课文中的一些实词意义加以熟记,然后再辨析。B项中的“一”应解释为“专一”的意思;C项中的“疾”应解释为“强,这里指声音洪大”的意思;D项中的“绝”应解释为“横渡”的意思。答案:A3.下列各句中的“于”字与“青于蓝”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B.得双石于潭上C.则移其民于河东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于”字有哪些意义和用法,然后比较。A项中“于”,意思是“对”,作介词用;B项中“于”,意思是“在”,作介词用;C项中“于”,意思是“到”,作介词用;D项中“于”,意思是“比”,作介词用;题干中“青于蓝”的“于”,意思是“比”,作介词用;因而D项中的“于”和“青于蓝”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稍稍宾客其父解析:解答此类活用题,要分清题干和各项中词类活用的特点。A项中的“舟”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穷”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D项中的“宾客”是意动用法,意思是“把……当作宾客”;C项中的“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非能水也”中的“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答案:C5.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品德也没有过错了。B.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C.君子才学渊博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知识明确行动无过错了。D.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知识明确品德也没有过错了。解析:5用心爱心专心
解翻译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实词的意义,然后加以比较辨析,寻找正确答案。A项中把“日参省乎己”译成“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行无过”译成“品德也没有过错”不准确;C项中把“君子博学”译成“君子才学渊博”,把“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D项中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成“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答案:B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D.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解析:这是对文章内容、写法等问题的综合判断题,答题时要全面考虑。B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而是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不是“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而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答案:B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一步。B.风雨兴焉兴:起。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D.金石可镂镂:雕刻。解析:要正确解题,首先要对文段中的一些实词意义加以辨析。A项中的“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把它称为“半步”,而把跨出两步称为“步”。答案:A8.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焉”字有哪些意义和用法,然后比较。A、B、C三项中的“焉”均为兼词,是“于之,在这里”的意思。D项中的“焉”是语气词。答案:D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五亩之宅 ③蟹六跪而二螯 ④顺风而呼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5用心爱心专心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解答此题,要正确区分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加以比较辨析。①中的“之”是助词,使定语“利”后置;②中的“之”是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③中的“而”是表并列的连词;④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答案:D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卒廷见相如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解析:解答此类活用题,要分清例句和各项中词类活用的特点。例句中的“上”“下”是词类活用,是名词作状语。A项中的“日”、B项中的“廷”、D项中的“面”都是词类活用,是名词作状语。C项中的“木”是“木材”的意思,没有活用现象。答案:C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积累善的德行,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得到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B.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C.平常不断地做好事,养成良好品德,达到很高境界,圣心也就具备了。D.积累一件件好事,养成善好的品德,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会形成,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A项中“而神明自得”的意思没有概括完整,少了“养成良好的品德”的意思;C项中把“积善成德”的意思说成是“平常不断地做好事”,不符合文意;D项中把“积善成德”的意思说成是“积累一件件好事”,不符合文意,还有把“圣心备焉”说成是“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也不符合文意。答案:B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解析:解答此题既要对整体内容正确把握,又要对每一句仔细加以辨析。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而不是说关键在于“不舍”与“舍”,因而C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周兴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掩弱护送,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有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5用心爱心专心
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史官。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念,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B.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籍:查抄。C.秋官侍郎周兴劾之。劾:弹劾。D.罪当诛,请按之。按:查办。解析:要正确解题,要将文中加点的词与平时课文中曾经出现的意义相联系,并结合语境,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A项中“讫”意思应为“完结、终了”。答案:A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解答这道题,要将题中加点的词与平时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相联系考虑,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C项“坐”,前一个是连词“因为”,后一个是动词性“定罪”;A项“其”均为代词“他的”;B项“则”均为副词“就”;D项“以”均为介词“因”。答案:C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②讫代不辱一人③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 ④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⑤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⑥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A.①③⑥ 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解析:解答这道题需要对文章的信息进行筛选,要对文段内容全面把握并结合题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①是徐有功处理政事充满仁爱之心,从不使用杖刑,百姓很爱戴他。④是叙述皇甫文备在与徐有功一同办案过程中,诬陷徐有功放纵叛逆者。依此两项便可排除A、B、C三项,剩下的只有D项。答案: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用心爱心专心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减免韩家的罪,类似情况的有几十家也因此得到赦免。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D.徐有功办案,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器重,对酷吏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解析:本题要对文段内容的综合考虑,着重要对文段内容全面分析和概括,根据文意正确判别。文中不是徐有功和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也不是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下狱,而是皇甫文备下狱,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答案:C二、语言运用17.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叙写一段话,立意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仿写句子,不但要注意内容上的呼应,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对应,所填句子要出现相应的成语。参考答案: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读书做人《荀子:进取人生》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引言:“……荀子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思想宏富却不离现实的土地;忧患深重,眼光总投向未来。正因此,跨越时代,荀子的博大,足以让来者阅尽人间沧桑;荀子的深邃足以令人悟透人生的真谛。因为,天地、制度、礼法、教化、军政、文艺,说来万千故事无穷道理,然而都是人为,尽是人生。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书中在论述荀子的著作时提到,“《荀子》原有三百余篇,内容丰饶,所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教育、科技、历史、文艺,无不思虑精湛,蹊径独辟。荀子治学谨严,识力卓著,刺取诸子,综合百家,既师法有源,又不抱残守缺,规模宏浩,戛戛独造,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一个为诸子百家划句号的人”。在学说上,荀子勇毅、坚定地提倡“课以名实相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倡“实事求是”。荀子早早就认为天不能主宰人类,人类可驾驭自己,他关于人的富有价值的理论就是——“人定胜天”。荀子还认为,人的本性是丑恶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完美境界呢?这就是教育、学习和磨炼,并因此形成一种风格:进取人生。在知识爆炸、信息量激增的今天,你是否在努力学习呢?你是否在不断进取,实现人生的价值呢?5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