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洪港镇杨林小学舒思维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3、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求出题中积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1.07×0.56≈(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得数保留三位小数:2.揭示课题:积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同样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商的近似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①学生独立完成。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三)巩固应用,内化方法1.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3题。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②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取近似值的各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明确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地进行保留,这样既简便又不易出错。(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