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教学目标: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3、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由生活中重复出现的现象的话题,引出循环一词。(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中重复出现的现象谈话开始,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解决问题1、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当板演的学生除到三位小数时,停止计算。(设计意图:经历自主计算,初步感受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汇报计算的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结果的机会。(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商中数字3重复出现的事实,初步感受循环现象,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设计意图: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经历自主计算,发现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2、平均每千克栗子多少元。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提示:边计算边观察商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交流计算情况,讨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机会。(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用计算器验算。三、循环小数1、写出58.6÷11,38.2÷2.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可使学生摆脱烦琐的计算,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循环小数的研究和学习上。)
2、让学生观察58.6÷11,38.2÷2.7的商,讨论商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从商的小数部分,第二位开始,重复出现2和7两个数字。(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中使学生体会到商中数字循环的不同特点。)3、介绍58.6÷11商的书写方法和表述方式。让学生写出10÷3、83÷11、38.2÷2.7的商并交流。(设计意图:了解循环小数的书写方式是数学学习的需要,写其他三个算式的商,既是书写练习,也为下面的讨论作准备。)4、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的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设计意图:观察、讨论三个商的特点,为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作准备。)5、总结循环小数概念,师介绍循环小数的读法。6、师介绍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白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四、课堂练习(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五、知识窗(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循环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多,又抽象,学生在一堂课里完全理解与消化很困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与探索:首先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如:红绿灯的交替出现,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等,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些现象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这样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其次通过让学生计算熟悉的苹果栗子的单价问题发现新知。然后课中第一我不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感知到商循环出现的情况,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商会重复出现?”由此让学生理解,“商循环的原因,是由于余数的重复出现”。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在除不尽的情况下,余数可能是一个或几个重复出现,那么商也会有一位可几位重复出现。第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在多个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几个例子的商,找出几个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看到循环小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
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一种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开始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由此,尝试总结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此环节,从学生反馈来看,多数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不错,然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最后,回归生活,运用知识窗介绍循环小数在序列加密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上网搜相关资料,加深印象。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不足之处,第一课内让学生单独发言的机会较少,应在多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讲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知识;第二,在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上,通过借助计算器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够完善,可在练习题上再设计一些题目,使学生充分体会计算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