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孟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知道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他对国君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翻译课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yù告诉走近,接近畏惧突然wū怎么统一统一喜欢归附安定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兴盛的样子水势很大的样子奋发振作的样子抵御国君喜欢那么伸长如果犹,好像归附兴起如果主谓之间往,趋向助词
分析课文
作者是怎样表达“保民而王”的主张的?三问三答层层推进“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巧设比喻,水到渠成天下莫不与也“不嗜杀人者”“定于一”表达方法禾苗干旱盼雨百姓盼望安定水之就下民之归附保民而王比喻比喻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3)则苗浡然兴之矣练习卒,通“猝”,突然。由,通“犹”,犹如。浡,通“勃”,奋发、振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苗勃然兴之矣:生长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爱好C.皆引领而望之矣拉D.沛然孰能御之阻挡2.比较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则苗浡然兴之矣②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③诚如是,民归之④由水之就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D伸长助词的代词主谓之间,不译
5.下列句子兰色的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孰能一之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译文:②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译文: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译文:①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②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③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D
3.下列加黑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猝然:突然)B.天油然作云(自然而然地)C.沛然下雨(水势很大的样子)D.则苗浡然兴之矣(奋发振作的样子)4.下列各组句子中兰色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民归之,由水之就下B.其如是,孰能御之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C.孰能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则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矣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BD接近,往抵挡,凭借归附,亲附兴盛的样子颈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2)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3)初,鲁肃闻刘表卒(4)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卒:同“猝”,突然)(卒:士兵)(卒:死)(卒:整个,全)7、翻译下列“卒”字(1)由水之就下也(2)金就砺则利(2)指物作诗立就(3)于是荆轲就车而去8、翻译下列“就”字(就:往)(就:靠近)(就:完成)(就:登上)
(1)今夫天下之人牧(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自牧归荑,询美且异。(1)古代最高统治者或地方长官(2)管束(3)郊外9、翻译下列“牧”字(1)六王毕,四海一(2)一人、一桌、一椅、一扇(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4)孰能一之(1)统一(2)一个(3)全(4)数词作动词,统一10、翻译下列“一”字
(1)孟子见梁襄王(2)就之而不见所畏焉(3)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4)而是溪独见辱于愚(5)风吹草低见牛羊11、翻译下列“见”字拜见看见指代某一方表被动现:显露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蟹六跪而二螯(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病皆梅。(表递进“并且”“而且”)(表并列“又”)(表承接“就”,“接着”)(表转折“却”)(表假设“如果”)(表因果“因而”)12、翻译下列“而”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