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圆柱的认识》课型:讲授课课时:1备课人:陈少云授课人:陈少云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圆柱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知识”,教材首先呈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接着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与转换,感受圆柱的生成。通过操作验证比较,探索出展开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圆柱侧面的理解存在困惑,主要包括:(1)侧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面)给学生理解它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带来困难。(2)底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线图形)增加了学生理解侧面特征的难度。(3)学生大多没有用曲面制作图形的经历,这给学生理解“圆柱的形成”带来了难度。(4)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不足,特别是缺乏“在头脑中动态演示变
化过程”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2.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教学资源:教材、资料、课件、图片、教具、基础设施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呈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同学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二、启发引导,演示验证
出示有代表性的三幅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最后课件动态展示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同时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圆柱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1.教学例1:通过观察、触摸了解认识圆柱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并结合手中的圆柱模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自主表达,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重点指导圆柱的底面和高。2.认识圆柱的特征1)如何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学生汇报后课件动画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圆完全重合。2)圆柱有几条高?首先明确高的概念,然后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感受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课件动画演示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3)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通过知识的拓展,为学生利用圆柱的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四、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组成教师为学生提供长方形硬纸片一张。1、首先提出学习任务“想一想,利用这样长方形纸片,你能不
能创造出一个圆柱?”2、学生动手尝试后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呈现不同类型圆柱的效果图。(1)把纸卷起来,就是一个圆柱。(2种围法)(2)把长方形纸的一条边当做轴,然后旋转一周,就得到了一个圆柱。(2种旋转方法)五、实践应用,发展新知出示相关习题、巩固新知六、自主探究新知,操作交流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将学生分成六小组,各小组拿出带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茶叶筒等),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沿着高剪与斜剪)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课件动画演示展开后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加深理解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
柱的关系七、巩固练习a)练习1-3(练习1学生独自思考,练习2、3交流讨论汇报)b)概念辨析题c)思考题八、课堂小结,提升理念通过大家的研究探索,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回忆四个小问题并总结:问题:1.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4.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总结:1、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2、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5、把圆柱侧面沿圆柱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沿圆柱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
教学评价:学生在“形”和“体”共存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与想象、猜测与验证,想象图形,感悟圆柱的特点,直观的理解数学。在侧面的“展开”与“重建”中,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的特点,理解侧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分析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全方位的认识圆柱,本节课存在的优点是创设了合适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融入了课件的使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师生关系能够得到和谐发展。不足的地方有课堂节奏把握的还不够到位,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整,更好的把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