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执教者卢村乡同溪小学陈荣辉教学内容:教材p60页例4,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ppt)。师:老师这有一张大家熟悉的一个同学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是谁。(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师:这张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为什么?(小照片放大了)大家再看看这几张照片,大家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观察,有的照片比例不协调,有的太小,只有最后一张是比较合适的)2、联系生活实际。(1)观看主题图。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F)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举例。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M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ppt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拿出作业纸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2:1是什么意思呢?(2:1是比列尺,就是把原图形进行放大2倍,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板书2:1----图形放大)。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好,我们一起来放大这个正方形。(ppt)演示,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刚才,我们学会了按比例画正方形的方法,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方法来画另外两个图形的放大图形呢?(ppt)出示长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它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5、小结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二)感知图形的缩小。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相同的特点呢?(ppt)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三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评议。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三)、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观察一下,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教师板书:(相同的地方:图形的形状没变;不同的地方:图形的大小变了。)三、拓展应用(一)、抢答(ppt)出示题目。(二)、总结学生试总结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回答之后(ppt)总结。(三)、教材60页“做一做”(作业纸)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集中订正。(ppt)演示。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时作业。练习十一第1、2两题。板书设计:例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图形放大;1:3-------图形缩小相同的地方:图形的形状没变;不同的地方:图形的大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