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后深厚的母子感情(品味细节、语言)。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3了解散文屮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重点、难点: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三.教学媒体:多媒体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作者简介:作者为什么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1951年生,北京人。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去陝西延川清平湾插队,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髙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IA)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來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山成就奖,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円益幽暗的心。”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二)解读标题,导入正文合欢树的多重含义。1)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特点昼开夜合,称“合昏”,“合欢”,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快2)题目除了理解成一种树之外,是否有别的更深的含义?(初读题目,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细读后,发现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三)解读文本1引语:品读《合欢树》,文章哪些部分写合欢树?第7—一12自然段。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可略讲)2品读第8自然段,思考合欢树和母亲有什么关联?(请同学朗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幻灯片:合欢树(成长)母亲(反应)路边的“含羞草”(弱小))第二年没有发芽(儿近夭折)第三年长出叶子(长大)第叫年(茂盛)多年后(开花)种在花盆(心思全在别处)不舍得扔(叹息〉常去侍弄(高兴、好兆头、不再大意)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几年开花)母亲己不在人世(执着地培育)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母爱的濡养,就没有合欢树生机勃勃的今天,然令人扼腕的是,当合欢树年年开花、枝繁叶茂之时,母亲已去世多年,同样没能看到亲手培育的希望。3、你从合欢树(成长过程)上看到了谁的影子?儿子的影子母亲的影子在母亲眼屮,儿子就是合欢树,母亲在合欢树上寄寓了对儿子深深的希望与祝福;照顾合欢树就是照顾病屮的儿子,合欢树的经历与儿子的经历相似,所以这是一棵希望树生命树。(在儿子眼屮,母亲就是合欢树,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就是母亲呵护我关心我的最好写照;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载体),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壮1)喻示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2)与史铁生由残疾到感悟生命并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3)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4概括文章1~6自然段,有没有一些地方特别打动你呢?(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情)每个时间段里,“我”的命运如何变化?母亲的人生又发生什么变化?段落人生节点“我”的经历母亲的反应“我”的反应母亲的状态1十岁作文比赛得第一急着说她自己扫兴/故意笑/装作不再注意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2,3
二十岁双腿残废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鼓励我写作抱了希望一心只想写小说/浪费时间,根本没用/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不年轻,有了白发4三十岁第一篇小说发表已不在人世4另一篇小说获奖\心烦,躲出去迷迷糊糊听到回答,得到一点安慰己经离开我整整七年(1)重点把握二十岁我双腿残疾后的心理及母亲对我的照顾。我:“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折射山我当吋颓废沮丧的情绪。补充《秋天的怀念》中相关段落:……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而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山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來,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我与地坛》屮相关段落:“……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一一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母亲:“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体现出母亲的爱。(爱得辛苦、爱得执著)作者认为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纪时,双腿残疾了,他一下子被命运击e了头,每天想得都是自己的病,一度活不下去,更没有去顾及母亲的感受。(深深的愧疚: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吋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來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
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2)对治好腿绝望后,母亲鼓励我写小说,“那就好好写吧”“抱了希望”(一如既往地关爱、支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第3段)(3)三十岁后小说发表,母亲己不在人世。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母亲却无法分亨喜悦。“我”的喜悦里有深深地遗憾。我年少轻狂双腿残疾,想的是自己的不幸,忽略Y母亲的心,而当我终于走出一条新路,要和母亲分享光荣时,母亲却不在。“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我与地坛》母亲的离开是难以释怀的,悲痛、愧疚潜藏在心灵深处。轮椅上精神健全、直面人生的我与母亲所付出的息息相关,但母亲不在了。然而母亲种的合欢树还在,我是怎么面对它呢?5朗读相关自然段,把握作者对合欢树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动因来自于母亲),体会作者语言的情感张力。不愿意去L、里一阵抖一一不如去看看一一再看不到它了一一挺后悔(忘记)(开花)(老记着孩子一一诱因)悲伤也成享受1)我“忘记”合欢树是因为失去母亲的难以抑制的悲痛。找借口不去看一一主动想去看一一后悔没早去看“找借口不去看”是因为怕触景生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那无限的伤感和深深的愧疚。(母亲为自己无私地付出了一切,悲苦早逝;而自己除了对母亲狂躁和伤害,其它什么都没能力母亲做。)“主动想去看”是闪为思念之深,挥之不去的思念,触使他想去看看母亲亲手种下的合欢树,加之我写作成功了,终于可以面对母亲并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可是,真正想去看的吋候又看不到了,就像现在,母亲当初的希望实现了,她却已不在人世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是“挺后悔没早去看”,那份遗憾,那份痛悔,紧紧缠绕吞噬着儿子思念母亲的心。我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我对母亲对人生的复杂心态变化:对母亲,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痛悔;对人生,由不敢而对到敢于而对再到走向成功。这份复杂心态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独特所在,深度所在。2)当别人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此时此刻,作者由树及人,心情难平:①激动。因为出乎意料,当年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现在居然开花了。②伤感。因为树还在,人已去,物是人非,提到母亲,伤感、难过顿生。③愧疚。母亲为自己无私地付山了一切,悲苦早逝:而自己又曾为母亲做了什么呢?3)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的含义。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冋忆往事,也许他只想把把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地藏在心底,在回忆屮独自咀嚼,“悲伤也成享受”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去”、“抖”、“悲伤也成享受”。】6.文中三次提到孩子和树影儿,最后又以孩子和树影儿结尾,有什么深意?这种写法有何
效果?提示:①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树影儿是母爱的象征,作者祝福孩子沐浴着浓浓的母爱健全幸福地成氏。②结尾孩子的“会”,说明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那个孩子同样在母亲的庇荫下长大,他一定会记住童年的事,记住自己的妈妈,母爱永远不会磨灭。孩子的“不会”,说明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母亲已逝,但树仍在,爱仍在。这种写法效果:①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深化主题: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6.小结:全文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着母亲,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从字面看: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从内容看:(归纳2—3点)①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②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③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④合欢树见证了母子共同与命运抗争过程: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⑤母子合欢的象征从作用看:别致蕴藉,耐人寻味。8《合欢树》艺术特色:(1)作者使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合欢树是作家从生活的细小沙粒中淘洗出来的“金子”,它承载着史铁生对母亲深厚而复杂的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以小见大:指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搏大深远的意义。)总之,以物为名的散文,物中常有人、有事,是某种情感的寄托,某种精祌的象征。(《一碗阳春面》)(2)语言:平淡中见深沉。“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好的散文,是能见山一个人的性惜。文章的修辞、内容都可以“做”,唯感惜不能做、不能假。作文第一要义。作业:以史铁生相关的资料与文章,谈谈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写作文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