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贺新郎》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贺新郎》教学设计

ID:1039545

大小:109 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情境导入 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耶稣给人带来的的是一部竦摹妒ゾ罚蠖颐谴吹牟恢徽庑谷梦颐钦嬲钤诠饷髦小K档矫蠖鲜φ庖淮耸恰抖胶臁返挠嘣侠锍ご蟮摹;褂忻飨氖剩瘛翱缮暇盘炖吭拢上挛逖笞奖睢薄ⅰ拔形嘧持荆医倘赵禄恍绿臁钡仁洌裉煲廊荒鼙场!抖胶臁分杏姓庋母璐省懊飨嗣瘢嗣衲毙腋#侨嗣竦拇缶刃恰!笔前。嗣裆钌畹匕魉N蚁胫滥忝切哪恐械拿蠖蜗笫窃跹模磕芊窠岷夏阋延械闹独刺柑浮?/SPAN>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师:你能背吗?(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生:两首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能概括吗?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景。 1.展示资料。2.师补充:    二、走近作者   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三.诵读感悟           四、赏析文本  (提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⒊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⒋齐读。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㈠整体感知师: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㈡探究文本。⒈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⑴引导: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义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横塘  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⑵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合理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想象,再现画面。(100字左右)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今天早晨,小吴门路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⑶全班交流、评价。⑷个别朗读,体现出凄凉之美。 ⒉悟情⑴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师:请大家想想,“此时”的“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明确:《贺新郎》一词未标题目,一看内容和时间,便知道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因此,词里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两者的结合,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得热女柔情的缠绵。而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⑵评价与鉴赏      五、拓展延伸 师:词作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⒊全班齐读,再现诗人的情感。 过渡:“多情自古伤离别”,南朝江淹也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竟管毛泽东在词中把“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等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但那“黯然”之一情仍然让人“销魂”。不过,有同学可能要问:我们的古人都能这样潇洒道别离么?当然不能,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看曾经学过的几首诗,我们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探究一下这些诗作写了哪种别离,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规律——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及李白《赠汪伦》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㈢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赏析         (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出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六、体验与运用             七、课堂总结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师: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驰进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情感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与直观,从书信到电话,到上网。很少有人在送别时会送一首诗。现代人的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和功利,但这并不能否定送别诗的魅力。送别诗可以让事实说话,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人群的情感表达方式,看到人际交往、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轨迹,看到一个民族情感的传统,看到语言表达、情感交流方面的技巧和特色。而且,送别诗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理解了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她,是发生在人间最感人的故事。⒈写作:月末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⒉全班交流。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是一幅古典的“长亭送别图”,也是毛泽东早期诗词中难得的佳作。今天,我们通过《贺新郎·别友》的学习,不仅知晓了伟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对古代诗词中送别诗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概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高考中有备而战,战而胜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八、探究性作业 (提示:三个备选方案,题目4为必做题,题目1、2和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其一。)1.查找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其他词作,并与《贺新郎》比较。《虞美人·枕上》一九二一年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接着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下阕抒发的是对离人的思念之情。“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一钩残月渐向西落。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总之,《虞美人·枕上》一词用词精当,比喻巧妙,描写、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思念。2.与其他诗词相比,同是写别离,有何异同?比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泽东词作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3.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了解伟人的不同侧面。将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论文。4.请从词语中任选四个,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分别表现我们课堂上探究过的离别诗的不同情绪。柳 雁 船 蝉 明月 酒长亭枫叶芳草晚风夕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