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一册教案浦培根前 方知识与技能1. 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2. 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自己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体验,增进交流。2. 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3. 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情感态度价值观1. 深入体验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教学重点1. 立意上的反弹琵琶。2. 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等,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板书:摄影散文)《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摄影作品〈〈前方〉〉见课本插图。充满画面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二:解题曹文轩,1951年生,江苏盐成人。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天瓢》、《青铜葵花》等;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长篇小说《红瓦》曾被节选入韩国中学教材。《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三:研习课文4
苏教版第一册教案浦培根(一)理清思路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明确:三个部分。第1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二)分析重难点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明确: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三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离家”“归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矛盾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合作研讨这些问题。第一个观点的探讨(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但它却是本文的中心,也可以说本文的“文眼”。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齐读§3—§7首先,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一直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迁徙的习性;(§3—§4)其次,外面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人在外面的世界中会获得生命的满足---外在的诱惑(快感、虚荣心);(§5)再次,为了摆脱家的压迫与束缚,出于无奈,人不得不离家---在家的无奈(家容不得他,他容不得家);(§6)最后,为了追求理想克制不住地有一种离家探索的欲望---前方的召唤。(§7)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句话统摄了下面这5个段落,具有很强的统摄性。离家、漂泊、流浪是人类内心所具有的普遍的情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上。最具典型的当数游侠诗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成了一个永不停步的流浪者。还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一生经历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而冰心,最早也是作为一个远行者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关注。作家艾芜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终点时,内心仍在呼喊“妈妈,我还要去远行。”没有比远行更销魂。§8—§9曹文轩不愧为“学者型作家”,喜好哲学,使他对人生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坚持或者重视“悲悯情怀”,表现出了他的人文关怀,读起来有了更多的深沉和厚重。从第八小节开始,由讨论人的具体生活状态转入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路、家、前方和流浪,一语双关,有的纯粹是从哲学层面来使用的。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民借着路,向前流浪。路,并既是实实在在的路,也是指人生之路。家,既实指那个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精神的归宿和精神的栖息之所。前方,不仅是空间上的概念,更是指理想,理想的召唤。流浪,主要是指人处在离家与归家的求索、漂泊状态。“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人的肉体在家,可是灵魂却找不到可以停靠和休憩的港湾。在人生的路上,找不到精神家园。4
苏教版第一册教案浦培根有了§9作铺垫,§10的深化就水到渠成,得出了“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语。第二个问题的探讨(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1、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注意上下文)明确:“苦旅”是精神层面的感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因此,把人生旅途说成是一场苦旅。 人总想到达目的地总不能到达目的地,总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2、由这句哲理性的话语立刻又将视线转向摄影的画面,联想到这张图片中托着下巴的男子,又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一篇散文中的苦旅:内心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其作用是什么?---便于由具体场景抽象出人生规律,使读者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有了感性认识。(境遇之苦---精神之苦)3、句子中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为什么?明确:“实质上”不能删掉。他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第三个问题的探讨(人的悲剧性实质) 1、第十一段中提到了人的精神状态的三重悲剧,请找出来。人在“走向远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在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人已无法还家”;“即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五家的感觉之中。”显然这里的“家”“家园”并非是“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的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息之所。2、作者说“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 怎么理解这句话?明确:“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 作者说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有理想和追求,但是不断地追求却始终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是有一定的矛盾,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3、“人已无法还家”;“即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五家的感觉之中。”怎么理解这句话?人的最大悲剧是找不到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文章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皈依的现实状况,一种灵魂的空虚感和焦虑感。四、课文小结钱钟书在《围城》中说“住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想进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于是有首可歌这样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外流浪的人却这样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渴望流浪与思念家乡是一对孪生姐妹,它时刻萦绕在出门远行的游子身上。作者由画面出发联想到人类总有离家的愿望,引出前方的概念,并赋予了它理想的内涵,然后说人追求理想的旅途是一场苦旅,人的最大悲剧是找不到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文章写的是前方仍着眼于回家。文章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皈依的现实状况,一种灵魂的空虚感和焦虑感。 同学们,离家是美丽的,人生之路是艰辛的,归家是幸福的,尽管四野茫茫,八面空空,但我们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只要痛苦着你的痛苦,就会幸福着你的幸福,为了精神的故乡,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出发!五、鉴赏艺术特点4
苏教版第一册教案浦培根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弹琵琶、立意新颖。《前方》是一篇含义隽永、意味深刻的哲理散文。作者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和呐喊,非常理性的分析了人类远行的原因,使作品主旨多元化。为了阐述“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一观点,这样使作品主旨深刻,内蕴更加丰厚,突出了人苦苦追寻的“家园”是“精神家园”。六、作业古诗词思乡恋家名句集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唐•崔涤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唐•刘长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唐•杜审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唐•李白《蜀道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13、附:板书 前方 曹文轩前方召唤 ————行在路上————人生之路 ————精神苦旅 追寻精神的家园 离家—————————————归家 遥遥无及的悲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