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1.谈话引入。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这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复习条形统计图。(1)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已学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第104页统计图)(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3)用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画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4)大家比画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老师用课件来画一画,请仔细观察屏幕。3.揭示课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作好铺垫。)(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1.比较分析、观察两者的相同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2.深入讨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1)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2)讨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有哪些优势?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3.折线统计图上有什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4.从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又能发现些什么呢?(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5.变化发展趋势的分析。(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2)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但总体来说,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现在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数可能会是多少?你又是怎样想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设计意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学生举例)2.老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和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小薇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1)你能从图中读懂什么?(2)这里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3)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体温报告你会说什么?怎么看出来的?发展趋势是病人的体温在正常体温附近波动,病情逐渐好转。(设计意图: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对比感知,强化特征。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刻画比较合适?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设计意图:设计了“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与“陈东O~l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这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统计图更大程度上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并不存在对错之分。)(四)动手绘制,阅读思考1.绘制折线统计图。(1)想象一下陈东O~10岁的身高情况画成折线统计图后大概是怎样的。(2)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3)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画法。(4)反馈交流,纠正问题。2.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图中找一找、填一填。(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岁。(3)陈东3岁时的身高可能是()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2岁时呢?(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
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考虑生活实际。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过程,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