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P61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这一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另一个是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问题”,这两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只教学例5)。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设计理念: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课前,我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上,我力图通过两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环节是:回忆旧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四个数据列出不同的比例,教学例5的时候让学生列出多个例,以此让学生体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模型”——只要找到相对应的两个量进行比就可以了。第二个环节是:通过例5的学习后,让学生来反思学习过程,从而提出疑问: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2.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1.师:熟悉吗?现在我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怎么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3.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前复习一:(课件出示:)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2、王明从家去医院,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3、全校总人数一定,站队每组人数和总组数(成反比例)时间(分)47路程(米)2403504、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成反比例)时间(分)47路程(米)240420(4)师:这个题中的时间和路程成比例吗?(不成比例)为什么?(因为比值不相等)师:那如果让你改一改350这个数,使得这里的两个量成比例,你怎么改?4.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2)师:像这样的问题你还有其它办法吗?2.探究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①问题中涉及了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关系吗?你觉得有什么样的关系?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吗?④根据你找到的相等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得出结果。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课前两同桌发放一张学习记录卡)《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用水量(吨)②分析判断。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③用比例解答。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3.展示成果(1)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28x用水量(吨)810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28:8=x:10),比例的解是x=35。(板书解法1)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28:8=χ:108χ=28×10 χ=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4.检验结果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5.即时练习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学校食堂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①食堂买了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钱?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②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6.提炼方法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板书):①判:根据题意判断题中所涉及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②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③解:解方程。④验: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⑤答三、质疑互动,比较建构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问题和疑惑吗?(学生可能会质疑:(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3.建议学生:“用比例解”、“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形成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建议学生今后用比例解这样的问题,并在检验环节中用算术方法解题来进行验证,可以“一举多得”。
四、应用知识,巩固提高1.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2.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实际5天修完了300米,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五、全课总结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2.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旗杆的实际高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