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圆柱的认识姓名任玉青工作单位温泉屯学区年级学科六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也就是第三阶段棱柱与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学会灵活运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并对如何学习立体图形掌握一定方法,但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后进生比较多,需老师多加引导讲解。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小组汇报:(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4)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5)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三)练习巩固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怎样研究的?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小组汇报:(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就老师的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记录交流结果学生结合课本探索圆柱的各部分特征,小组学习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4)圆柱的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学生总结圆柱的各部分特征。(三)练习巩固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学生谈本节课所学知识收获到什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查是否掌握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加五分,积极发言加一分,作业全对加二分,组长打分二分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圆柱的认识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积侧面是个曲面无数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