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学校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朱玉红年级高一一、使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学期(沪教版)第47页二、教学目标:(一)、复习赏析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分析诗中物象的寓意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感悟诗中物象的寓托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一)、以《再别康桥》为例,回顾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由此导入新课。1、知人论世徐志摩新月派三美康桥在徐生命中的重要留恋把握形象金柳新娘云彩彩虹等理解情感含蓄深沉的无限眷恋热爱品味语言清新自然富于音乐美分析技巧动静色彩抒情方式各种修辞三美今天我们学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重在从前三者的角度去分析理解。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标出节号,注意写作时间,由此引出写作背景。72年前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作者看到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痛苦中,由此联想到东西南北的广大民众,意识到夺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悲苦凝重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3、看PPT(关于日寇侵略造成中国百姓苦难的特写图片)并问其感受,由此入境。(感受是什么?悲惨,痛苦,气愤)(二)、学生自读诗歌,听朗诵,初步感知析题1、听部分录音,问同学们感受。(学生回答:深沉,痛苦,悲愤)。2、这首诗歌多次重复出现的诗句是什么?几次?并指出节号。“雪”象征什么?3
(学生回答:四次,分别是第1、6、9、12节,它同时也是诗歌题目的一部分)教师提示:《合欢树》中合欢树象征意义,并结合协作背景,得出: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自然环境的表象),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当时局势的象征)。教师提示:在文章或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就是某种强调。在本诗中,该句从始至终贯穿全诗,很显然是本诗的主旋律。从篇章结构上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它把全诗自然分成几个部分,串连起多个画面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三)、情由景生,人物景物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或者寄托。1、那么我们看诗人首先描摹了什么的形象和画面,然后是怎样借助他们来表情达意的。(可以按主旋律自然分成的部分来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提示:注意主题诗句的承接过渡作用。什么人,在哪里,作者如何关切发问)学生回答:北国林间冒雪赶车的农夫——无可去之处南方乌篷船里的少妇——无安身之所“家”中年老的母亲——无归宿之地失去一切的垦植者——断生存之根2、思考:四幅画面有无联系?为何先后如此安排?主旋律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景的组合有其内在联系,可联系《沁园春长沙》。)学生回答总结:黑白画面,方位上由北到南,由个体到群体,由男到女,是当时中国所有受苦受难的百姓的代表。主旋律从情感表达上成为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四)、理解作者情感1、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第4、5节。诗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和土地的命运血肉相连,诗人个人的苦难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诗人也是苦难的受害者。) 2、最后一节“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教师提示:诗人想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来温暖祖国的苦寒大地,来分担祖国的苦难,拯救祖国于危亡。济世情怀。3、教师总结:忘记历史以为着背叛,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惊醒或者警戒所有的人们,只有自己强大,国家民族强大,我们才会过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想这也是诗人艾青的愿望。(五)、小结1、诗缘情,情寄物,诗言志。2、主旋律情感上反复咏叹强调,结构上贯穿形象。3、意象象征3
(六)、作业本诗与《再别康桥》在意象和语言风格方面的比较。(七)、教学后记1、如果要一课时处理好这首诗,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本诗和鉴赏诗歌简单方法的复习基础上的。可惜我面对新的同学在创立互动氛围方面用的时间较多,所以一课时的课程变成了两课时,但我不后悔,我看到了新同学在我的鼓励下渐渐踊跃发言,从他们认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交流的力量。2、诗歌讲求入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历史在口中可能是枯燥的,而真实的历史图片更能冲击人心,所以本课开始的PPT图片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入境,这为更好地理解诗歌理解作者情感打下了基础。3、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也许基础薄弱,所以在思路方法方面多加指导,能为将来高考做好准备。我认为本课开头关于诗歌鉴赏方法的复习很有必要,同时也让同学们对本诗有了理论知识上的准备,能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4、在讲解“意象”、“象征”等理论知识是,用所学的《沁园春》中的意象和画面构图方法,《合欢树》中的象征,《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举例,这样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5、遗憾的是,诗歌本来是需要多次朗读才能加深体会的,但由于是关系,学生朗读不够,这在以后教学设计中是需要注意的!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