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说课稿(高中语文第四册)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体会公安派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学会鉴赏、解读小品文。2、能力目标:A、尝试在网络环境中解读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B、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寻、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C、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的再创造,升华作品情感、再创造作品形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3、情感目标:通过自身朗读体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人文人性的视点去理解和体会袁宏道六游虎丘的复杂情感。根据以上目标,我设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环境解读作品,通过朗读体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会虎丘中秋与民赏月之乐和月夜斗歌之神韵。教学难点:用人文人性的视点去感悟和体验袁宏道的情感,理解公安派散文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一堂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第一,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公安派散文,作者及有关背景。第二,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的成果。第三,深入研读文本,利用网络实时讨论探究教学重点难点。第四,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不及瓯海中学的学生。因此,我在这一节课中把大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完成,并能够在完成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一些难点,做一些拓展。接下来我说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上课伊始,我用明朝徐文长这位文学巨子几被湮没,而最终被袁宏道发现的故事来激起学生对袁宏道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愿望。然后,我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袁宏道的一个名篇《虎丘记》。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走进《虎丘记》。这个阶段的时间大约为3分钟。二、资源搜集和整合分析
第一、提出问题。我采用换位思考,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接触到袁宏道的《虎丘记》时,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学生讨论区”。现在我打开论坛。因为论坛是本堂课最重要的工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我稍作说明。第二,信息搜集处理。1、聚焦问题。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A、公安派;B、袁宏道,《虎丘记》。2、开始资源搜索。我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的一个问题,之后,我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搜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第二条途径,利用网络,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站点,搜集相关信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提供给学生相关网址和引擎GoogieBaidu,我把相关的信息制作成了网页,让学生通过我制作的网页搜寻相关的信息。我现在打开一些网页。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交流汇报讨论。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寻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各自的讨论区。之后,我让个别学生讲解并展示成果,期间,做一些适当的重点点拨,并做小结。第二个阶段我用5到10分钟的时间。三:文本深入研读,网络实时讨论在了解了大概情况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领会本文虎丘中秋赏月和月夜斗歌之妙处,用人文人性的视点去感悟和体验袁宏道的情感,理解“性灵说”的理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意思。我选择文章的第一、二、四段作为课堂研读的重点。先播放课文录音。我打开课文录音。然后提出思考问题,把问题发布在论坛“学生讨论区·徐老师的提问”。我打开“学生讨论区·徐老师的提问”。思考问题一:欧阳修在他的《醉翁亭记》中说“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太守与民同乐时得到了快乐,袁宏道六次游虎丘有没有这种快乐,为什么。学生研读第四段。并口头回答。掌握“迟、解、如月”的意思和“横”的读音。这里,巩固旧知,引出问题,奠定全文“与民同乐”的思想基础。文章从最后一段挖出,避免平铺直叙,刺激学生心理,激发探讨的愿望。思考问题二:袁宏道对月发誓,“他日去官”,一定要听听这支曲子。那么,袁宏道耿耿于怀,对月发誓要尽情领略却几次未能尽兴的虎丘之乐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研读第一、二段。在第一段的研读中,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读出虎丘中秋之乐。其次,积累文言词语,让学生口头解释发布在网络讨论区的八个词虎丘去城可七八里:离约。独以近城故:因。而中秋为尤胜:更。倾城阖户:全。下迨蔀屋:到。重茵累席:重叠。栉比如鳞:排列。檀板丘积:像小山。再次,请学生讨论第一段是怎样描写虎丘中秋的热闹的。最后,请同学用有声语言表达虎丘中秋的这种热闹,请两位同学朗读两个句子:“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并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再请全班朗读第一段。在第二段的研读中,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时间歌者歌声歌效其次请他们完成一张表格(黑体为示范)时间歌者歌声歌效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新艳相角不可辨识雅俗既陈未几数十人摇首顿足已而三四辈清声亮澈听者魂销比至夜深一夫音若细发响彻云际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在学生完成表格时,教师随时和学生保持交流的状态。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做口头回答。
再次,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自主的朗读,感受这一场歌会的神韵,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并请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这一部分进行想象描述,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斗歌的场面。交流完毕后,我总结说“你们的分析,让我感受到了虎丘月夜斗歌的妙处和神韵,这段歌曲由交响乐过渡到小夜曲,实际上是作者的情感由热烈而凄清,文章由明朗欢快而幽深凄楚,似乎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反映。古代文人大多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的情感不也如此吗!让我们融入环境、感受情境,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这里,我需要学生真正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忧伤情绪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凉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完成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论坛,请学生深入讨论公安派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我先在网络论坛发布问题,全班分组在自己的讨论区进行讨论:A、袁宏道在《虎秋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性灵”,即有怎样的真情;B、文章“不拘格套”的“个性”你认为表现在哪里。之后,我概述并发布公安派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袁宏道思考时从大处着眼,我则鼓励学生思考《虎丘记》是如何体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的。我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体验文本,用人文人性的视点去思考。这里,我从作品表面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生分组在各自的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地深入地讨论。讨论完毕,我选择有代表的精彩观点请学生展示并阐述解释并点评,进行集体赏析。因为这些观点都是学生思想的结晶,都是灵感的闪现,通过鉴赏点评这些灵感的闪现,以深化学生对“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认知。之后,我对这两个问题作出我自己的认识。四、课外研究拓展。就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怎么做呢?我先示范性地提出有关《虎丘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虎丘记》作为游记的特点;公安派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虎丘记》中的体现;袁宏道写景小品文的特色;明朝“虎丘”文章比较。在我的示范性问题提出后,我鼓励要求学生在“学生讨论区”
发布一个研究性学习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至此,我结束我的课堂教学。我的结束词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在袁宏道精美的《虎丘记》中,我们走入虎丘,我们自觉、自主、平等地去感悟去体验,走入古人的心灵深处,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古人远离时空却又无限贴近的情怀。现在,我们走出虎丘,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能用同样的方式解读更多的名家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