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9加几的进位加法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彭冬侠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79-80页“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法”的算理。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具:电脑课件学具:小棒20根,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游戏铺垫,激发兴趣1、拍手游戏:
2——9可以分成1和几?9加几等于102、谁是口算小能手。课件出示:7-33+79-65+412+219-316-515+410+47+1010+35+10你觉得第几行的题最好算,为什么?3、(课件出示)老师去超市想买一些铅笔,有10支一包装的、8支一包装的、还有一些零散的。我要买12支,怎样买最方便?为什么?老师还想买一些橡皮,有10块一包装的,有4块一包装的,还有一些零散的,怎样买最方便呢?为了方便大家购买,老师发现超市还有许多物品是10个包装的。(课件展示)【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常规口算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通过比较发现10加几、几加10的题好算,以及生活中“10个一包”更方便的情境,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凑十法”奠定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课件)笑笑也去超市买了两盒牛奶,喝了几天还剩这些。看看第一盒有几瓶,第二盒有几瓶,一共有几瓶?
2、你能列出算式吗?9+2=3、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眼可以看出一共有几瓶?【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探索,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移动奶瓶,让学生初步感受”凑成十”的方便,为下一步的操作打好基础。】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9+2?请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计数器拨一拨,也可以想其它的方法。2、同桌交流成果。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同桌。3、全班交流成果。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2?在汇报或者听取同学汇报时,希望同学样做到:(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2)汇报时如果用到学具,最好能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出现的情况:(1)
接着数,从9接着数2个,10、11;(2)9向2借1凑成10,10和剩下的1个合起来就是11。(3)把9分成8和1,2加8得10,10加1得11。(4)在计数器上先拨9个珠子,再拨2个珠子,个位上满十要用向十位上进一。(5)把10个圈起,看看还剩几个,一共就是十几。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并且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2得11,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种?【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1、动手操作,自我感悟,重点理解“凑十法”算理。(1)学生动手操作。师:要求操作完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他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2)指名演示。师:为什么要把2分成1和1呢?(因为9和1凑成十,十加几就等于十几。)(3)课件演示操作过程,明确算理。(4)摆一摆,算一算9+5比较把9凑成十和把5凑成十,两种算法,体会把大数凑成十计算更简便。5、小结“凑十法”儿歌(跟我拍手读儿歌)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在交流计算方法时,老师尊重学生自己思考,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也引导学生找出最方便的算法,体现了算法优化。】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笑笑买了一些花,想送给妈妈,请小朋友们帮她算一算,一共有几朵?(圈一圈,算一算)左边9朵右边7朵1、请你算算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9+1+1=9+1+7=9+2=9+8=3、比一比,谁能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9+29+39+49+59+69+79+89+9请算的又对又快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发现:“9加几”的得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比不是9的加数少1。4、淘气也来到了超市,他想买文具,但是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他吧!【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灵活多样有梯度,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五、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9加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