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出版一、第二部分1.“课程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第4条,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第5条,综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三)知识与技能第条,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创编等基础知识。“学段目标”:【3-6年级】,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等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二、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感受与欣赏1.(二)音乐情绪与情感【3-6年级】: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简要的描述。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课程内容”---【3-6年级】表现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2.创造【3-6年级】能够运用人生乐器声及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基于以上课标叙述,可以确定本文的学习目标:1.了解凤阳花鼓戏的有关知识,熟练演唱歌曲,领略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了解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呈现出流变的特点。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体验民歌的音乐风格。3.通过聆听作品、唱旋律找出作品的骨干音,辨别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创作方法“鱼咬尾”及其承转合四句式的音乐结构结构。4.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的情绪,通过打击乐器锣和鼓的模拟声,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通过视频《鼓乡情怀》、《遇见凤阳》微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科相融;通过节奏训练与切分节奏的学习,音乐结构、节拍、“鱼咬尾”等旋律创作手法的总结归纳,到最后合唱的体验,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层层深入,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