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课件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前方》课件2

ID:1041695

大小:3.7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前方 记得在80年代,有一首歌叫《橄榄树》,是台湾歌唱家齐豫演唱的,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意境曾经深深地打动过一代人。 人类为什么要流浪?人类是否找到了他们梦中的橄榄树?人类梦中的橄榄树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似乎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自身,直至终老。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摄影散文——《前方》,看能否从中寻找出答案。 1.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重点)2.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3.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短篇小说:《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的祠堂》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主要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等。 这篇散文从其文体来讲,应该叫“摄影散文”,这是一种兼有摄影和散文两类功能的新兴文体,值得大家关注。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迁徙()袭击()按捺()颠簸()惶惑()温馨()憔悴()xǐxínàbǒhuánɡxīnqiáocuì 1.如何理解题目“前方”?【提示】“前方”在文中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2.“路”在“家”与“前方”之间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提示】纽带或者桥梁的作用。全文结构清晰,开篇从摄影作品入笔,然后由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又回到画面上来。 3.从第1段来看,提出的是什么话题?【提示】“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即都与“离家”有关,由此展开将要探讨的问题。 4.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话,说说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展开叙述的。【提示】立意:第2段:“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展开叙述:(1)第3段: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2)第4段: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3)第5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一是外面世界的诱惑。(4)第6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二是出自无 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5)第7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三是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6)第8段:回到摄影作品上来。由“前方”到“路”再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由物及人,人物一理5.第3段中为什么要写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呢?【提示】写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以此类比,给人直观的感觉,目的是为了说明动物和人迁徙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6.为了说明“前方”的不确定性,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什么好处?【提示】(1)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前方”的不确定性。(2)运用排比,描写了“前方”的作用,形象生动,给人具体的感受。 7.文章从哪几段开始,作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提示】从第9~11段。第9段: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由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第10段: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第11段: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中。 8.怎样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等句子的深刻内涵?【提示】因为人要不断离家,向前,于是便有了“路”。如果说此前作者基本上还是在讨论人具体生活状况的话,那么从这一部分开始,作者更多地是在关注人的精神状况,思辨的色彩也越来越浓。“家”“路”“流浪”“旅途”等,都是一些双关的词语,有时就纯粹是在哲学层面上使用它们的。 作者试图揭示并描述人的种种悲剧命运,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怎么样,不管你是坐在如摄影作品或《围城》里所描绘的破烂不堪的汽车上,还是坐在舒适的交通工具上,人生都是一场苦旅,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都是“苦旅者”。 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儿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所以,《前方》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出人类精神状况中的这三重悲剧: (1)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人无法还家”。(3)“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显然,这里的“家、家园”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 9.文章首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如何?【提示】第1段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10.讨论本文的写作方法。【提示】(1)运用联想,虚实结合。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联想和想象与思考相结合,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反弹琵琶,立意新颖。一般反映乡愁的作品,无非是借游子之口写漂泊在外的艰辛与寂寞,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与向往。本文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与呐喊,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归家的原因,指出了人远行的积极意义——向着那梦中的远方,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比以往的乡愁作品显得高远、旷达 比较阅读《乡土情结》与《前方》中有关离家的部分,找出异同。【提示】相同:都写了“离家”。不同:《乡土情结》写离家的情况一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闯世界”,二是具有现实主义格调的谋生存;《前方》则交代离家的原因是外面世界的诱惑,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理想的诱惑等。 生命的起点和归宿是一处最温暖美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家”。离家与归家是人生道路的两端,我们常常在家的目送下出发,最终又想回到家的怀抱。离家的路,往往是为了一个永远的家而不得不走的路。在离家与归家的进进出出之中,若能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灵魂的栖息之处,那么人生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把《前方》中的语句,由一个长句改为两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 选择一幅自己最中意的照片,运用联想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摄影散文。 灵魂的伟大与其说在于爬得高和走得远,不如说在于懂得如何去改变和控制自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