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自学检测苏教版必修1自学导航Ⅰ.学习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Ⅱ.学法建议: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之前,我们要了解高考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学习本文,应该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会分析浅易的议论文章,并且能熟练的背诵这篇文章。Ⅲ.课前预习:(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輮()(2)骐骥()(3)镂()(4)锲而不舍()(5)跬步()(6)螯()(二)文学常识填空2.荀子,名,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作有《》二十卷,该书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也进一步成就。(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古义今义(4)用心一也。古义今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多义字词。生君子生非异也()蛟龙生焉()
利非利足也()金就砺则利()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暴虽有槁暴()暴殄天物()性情暴躁()驽驽马十驾()相如虽驽()备圣心备焉()有备无患()关情备至()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望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不能称前时之闻()6.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跟踪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òng)
B.槁(gǎo)暴(pù)跂(qì)骐骥(jì)C.砺(lì)驽马(nú)蚯蚓(yǐn)虽有槁暴(yǒu)D.须臾(yú)镂刻(lóu)舟楫(jí)闻者彰(zhāng)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道)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輮以为轮B.上食埃土C.既来之,则安之D.然而不王者4.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A.①⑤B.②③C.②④D.①③5.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①而绝江河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③用心一也④一死生为虚诞A.①②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6.《劝学》的中心论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学不可以已。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7——1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指半步B.风雨兴焉兴:起兴C.驽马十驾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D.金石可镂镂:用刀雕刻8.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10.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古之人不余欺也C.忌不自信D.微斯人,吾谁与归链接高考(xx年高考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5.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文: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译文: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下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何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居戏下 戏下:帅旗之下,即部下。 B、坐法当斩 坐法:因犯法而获罪。 C、无所事信 事:重用 D、王素慢无礼 素慢:傲慢。2、下面是对四个句子中的“以为”进行的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羽以为郎中 ②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③吾为公以为将 ④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3、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滕公奇其言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③何奇之 ④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⑤吾亦欲东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
②④/⑤4、“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的正确译文是( ) A、多次用计策部犯项羽,项羽不重用他。 B、多次用计策干扰项羽,项羽不听从他。 C、多次把计策献给项羽,但干扰了项羽,项羽没有采纳。 D、多次把计策献给项羽,以求重用,项羽没有采纳。5、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韩信亡楚和亡汉的原因不相同。 B、萧何追韩信表明萧何是慧眼识英才。 C、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推荐之故。 D、“一军皆惊”是指将士没想到刘邦拜的大将竟然是韩信。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自学导航1.(1)róu(2)qíjì(3)nú(4)qiè(5)kuǐ(6)áo2.况战国儒《荀子》3.(1)“有”通“又”,“暴”通“曝”(2)“知”通“智”(3)“生”通“性”4.(1)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5)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5.(1)生:“生”通“性”,天赋,资质,名词;生长,动词(2)利:敏捷,快,形容词;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3)而:表转折;表顺承;表并列;表递进;表修饰(4)暴:pù,同“曝”,晒干;bào,糟蹋;bào,急躁(5)驽:nú,劣马,常比喻没有能力;nú,比喻愚劣无能(6)备:具备;准备;详备,完全到位(7)绝:停止,消失;隔绝;横渡(8)强:qiáng,强壮;qiáng,强壮,强大,健壮;qiáng,有余;qiǎng,勉强,强迫(9)假:借给;借助;假装(10)望:远看;盼望;名望;农历每月十五(11)闻:听到;见闻;名声6.(1)动词的使动用法。輮:使……弯曲。(2)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3)“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4)名词用作动词。水:游水。(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利:使……快,走得快。(6)数词用作形容词。一:专一。跟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1.B(A.跬步guǐ,C.虽有槁暴yǒu,D.镂刻lóu)2.C(智慧)3.D(名词活用为动词)4.A5.A6.A二、课内语段阅读7.B(兴起)8.D(A、B、C中的“焉”都是兼词,D中的“焉”是助词)9.D10.A(定语后置句,B、C、D为宾语前置句)链接高考1.D(录:抄录)2.D(A.“而”:但、却,表转折;B.“以”:因为,表原因;D.“于”,前句“向、对”之意,表对象;后句作“在”之意,表处所。)3.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的是王生的认识,而非郭生的谦虚。)4.C(“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有误,应为“于是渐不信狐”。)5.(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2)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能力提升1、D(“素慢”,一向傲慢)2、D(①②③是“以之为”,④是“认为”)3、B(①③为意动用法,②⑤为名词用作动词,④为使动用法)4、D5、A(原因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