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反思

ID:1041748

大小:63.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平行与垂直》磨课体会 又一次的研修,又一次担任了磨课环节的任课教师。刚开始也有些犹豫报还是不报。因为之前经历过一次痛苦的过程,有些发怵、害怕。害怕再次经历这个过程、害怕讲不好……一天,经过教学楼大厅,大厅墙壁上张贴的一句名言让我顿时醒悟: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是啊,任何事情,你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成功,但是,只要你去做了,而且是锲而不舍的去做了,就有做成的可能。最后我还是决定了。一、一厢情愿,我沉浸在自己的预设里。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国庆节假期结束后我进行了初次的试讲。之前经过阅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用书,又观摩了一些名师对这节课的看法,我对这节课有了最初的设想,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稿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设计完成,自我感觉思路清晰,重难点的把握上也还算到位,也不乏较为精彩的预设,心想,学生掌握起来应该很容易。但是,试讲结束后,我心中的这些预设成了泡影,在课后反思中我写到:“初次的试讲,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由于自己本身对教材的认识不深,不到位,加之课堂上灵活的处理学生生成的能力欠佳,想当然的去处理、去理解。结果肯定不会理想。意料之外:我的一厢情愿、我的想当然,竟把我精挑细选的好孩子的学习搞的一团糟。我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预设里,没能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规律与现实起点。”5 经过议课,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1.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现场生成严重脱节。2.集中教学平行与垂直,然后再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整节课显的没有节奏感。3.所用教具、学具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可有可无。“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没能很好的突破。4.教师语言啰嗦,不够精炼等。痛定思痛,结合大家提的修改建议,我进行了基于同伴互助的第二次教学设计。一、大刀阔斧,“痛并快乐着”第二次的教学设计,首先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把以往的集中教授平行和垂直,改成:抽象出相交和不相交——认识平行——强化平行——突破同一平面内难点,再到认识垂直——巩固垂直。其次,预设把学生课堂上画在一张纸上的两条直线进行有选择的张贴,并对“看似不相交,实则相交”和平行的几幅作品作了更加精细化的处理。课堂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炼。经过这次的修改,整体感觉更加流畅了,学生学的比较轻松、比较扎实。可见,了解学情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经过第二次试讲,一些问题又浮现出来:1.怎么更好的处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情况,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两条直线无论怎么延长永远也不相交?2.用小正方体来体会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似乎效果一般,如何设计一些更加直观有效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3.怎样更加直观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把相交的这几组作品进行二次分类?二、精雕细琢、“快乐并收获着”反复揣摩、思考、研读教材和教参,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把以上问题进行了仔细的修改:1.在验证完“两条直线看似不相交实则相交”的情况后,研究平行的情况,5 出示格子图(或方格纸)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两条直线间的间隔无论怎么延长都不变,尽而体会到两条直线无论怎么延长永远也不会相交,接着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这一过程,更加直观的加深了学生的印象。2.在理解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时,我设计制作了两个教具:一是只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每个面上各写了一个汉字“无始无终”,先不展开,让学生感受四个字不在同一平面内,不方便观察,紧接着问学生:怎样才能同时看到这四个字?学生会说展开,我接着问:为什么展开后能看到而刚才看不到?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同一平面的含义。二是在研究完平行后,为了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学生产生疑惑后,我顺势拿出印在硬纸板上的两条直线(开始是从中间分开的),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相交吗?平行吗?怎样才能让两条直线变成平行的等一系列的问题后,我旋转纸板,将两条直线旋转到同一平面内,这时学生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3.在把相交的一组作品进行二次分类时,我设计成直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进行分类,学生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有的相交成一般的角,有的相交成直角。这样继续研究相交成直角的情况,尽而概括出互相垂直。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又进行了一些细致的修改,终于讲课的那天,按照最后梳理的设想,我尽量掌握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学的很到位,虽说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追踪自己的磨课历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困惑之处,正是老师需要精心设计之处。5 回想自己第一次的试讲,只考虑了教学流程,只想着在练习环节把难点突破,没能很好的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起点,结果人为的给学生制造了很多的学习障碍,在后来的几次修改中,我把学生的困惑当成了修改的重点。在突破“同一平面”这一难点时,刚开始以为学生会较容易理解,甚至不需要怎么说学生就应该懂。但是,试讲的时候,学生并不怎么理解。所以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难点是本节课绕不开的一道坎,不能不讲,但形势化的讲解也试过了学生并不买账,讲的太深也没有必要。怎么办?苦思冥想后,最终打算从改造教具入手,通过两步走的方式突破这一难点:1.从引入环节,用硬质卡组成的小正方体(可以展开,前已提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在同一平面”。2.在教学平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强调互相平行,又引入了“硬纸板上的两条平行线”(前已提及)这一教具。让学生直观、形象具体的明白了“同一平面”的含义。至此,“同一平面”这一难点可以说基本突破,学生学的很轻松,有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说,个人认为教具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这也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了将课堂难点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处理的作用和效果。这也会成为我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又一次的经历,又一次的成长。经历了这次讲课,感觉离学生更近了。我想,今后我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5 一次讲课不是结束,相反感觉自己才刚刚上路,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