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打电话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4.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情景导入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你们知道吗?打电话也有很多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研究打电话的奥秘。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学生小议。师:我校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人,最短需用几分钟?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几分钟。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老师先给3个组长打电话用了3分钟,然后由组长分别给4个同学打电话用了4分钟,一共用了7分钟。生2:我们是这样标上时间的:生3:第5分钟第1小组的组长给所有的组员打完电话了,但第3小组还有两个同学没接到电话。生4:有办法,把第3小组的最后1个同学调到第1小组,可以使每个小组同时打完电话。我们组是这样画图的: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画一画,算一算。(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我们把15个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每组3人,用了7分钟。生2:我们组也把15个同学分5个组打电话,每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5人、4人、3人、2人、1人,又节省了2分钟。生3:我们组分成4组来打电话,分别3人、4人、4人、4人,用了7分钟。生4:我们也是分4组,但比上一组少用了1分钟即6分钟,我们是这样
安排:5人、4人、3人、3人。生5:不用考虑分7组了,因为这样最少要7分钟。生6:分组太少也不行,这样组长给组员打电话的时间越多。生7:最省时间的是分成5组,依此是5人、4人、3人、2人、1人。生8:我发现需要的时间是分组数和最后一组组员数加起来。4.大胆设想,有所创新。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生1:因为想办法使更多人同时打电话。生2:以上的方法组员在接到电话后是闲着的,其实他们也可以帮忙打电话呀。生3:对,我们小组原来就是这样设计的。(见图4)第1分钟由老师打给1个同学,有1个同学收到通知;第2分钟由老师和这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2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3分钟由老师和这3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4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4分钟由老师和这7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8个同学新收到通知,这时收到通知的一共15个同学,所以4分钟就通知完15个同学。5.发表见解,评选方案。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生1:当然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打电话最省时间了。生2:安排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用去的时间也不少,当你安排好了,可能用分组的方法已经打完电话,还是分组打电话比较快。生3:我认为选择哪种方法还要看需要通知的人数,人数多就应该分组,人数少就用最后一种方案。生4:可以这样,分组有老师安排,小组内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由我们安排。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我发现每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收到通知的人数有多少?生5:16人。(板书:第4分钟共有1+2+4+8=15人收到通知)师:还有别的方法算出这个总和吗?大家讨论一下。生6:我发现可以用每一分钟新得到通知的人数乘2减1就是到这分钟的时候收到通知的学生总数了。例如第4分钟接到通知的学生的总数是8×2-1=15人。(板书:第4分钟共有8×2-1=15人收到通知)师:同学们真用心思考。按照上面的规律计算,如果时间是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生7:31人,刚才第4分钟有15人收到通知,第5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15加16等于31人。(板书:第5分钟共有15+16=31人收到通知)生8:我的算法不同,第4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板书: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师: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小需要多少时间?
生1:第5分钟时有31人收到通知,加上老师共有32人再同时打电话,说明第6分钟有32人新收到通知,31加32一共是63人收到通知,所以通知50人需要6分钟。(板书:第6分钟共有31+32=63人收到通知)【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感受)【课堂练习作业】见PPT课件打电话第1分钟:1(人)第2分钟:1+2=3(人)第3分钟:1+2+4=7(人)第4分钟:1+2+4+8=15(人) 8×2-1=15(人)第5分钟:15+16=31(人) 16×2-1=31(人)第6分钟:31+32=63(人)教学后记《打电话》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打电话这一生活素材,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方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思考交流时间,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可能创造课堂的亮点。下面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一、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三、预设与生成间的矛盾每次课前我总会认真的去备课,但课堂上总会有生成,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今天的课堂也不例外。课刚开始,学生洪就想出了最节省时间的方案,我不打算回避,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讲,可是这样一来一般的方法就没有展示,需不需要回头呢?这样一来时间也非常紧张,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舍去了那一部分。有得必有失,在课后的交流中,有同事建议我应该再多展示些学生的方案。哎,预设和生成永远也划不上等号,但我想只有认真、充分的去预设,才能生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