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感知平均数的范围。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的身高教学过程: 一、预学--谈话导入 师: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以后,要想比较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怎么比较呢? 生(预测):比较总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总分高。 生(预测):这样不公平,我们小组三个人,他们小组四个人 生(预测):应该比较平均成绩。 师:对,应该比较他们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在我们数学的统计中,平均成绩也有一个名字,它叫做平均数。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卫生日,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学校的环保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集了很多的废旧塑料瓶。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平均数教案 一、课件出示自学小贴士,学生独立完成 1、自己想办法找出这几位同学收集的废旧饮料瓶的平均数,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2、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 3、平均数与这组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完成后组内做好分工,在组内交流,看谁说得好,看谁听得认真! 二、互学--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1、小组交流 师:已经计算出来的同学,小组可以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生(预测):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
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预测):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这样把小红的一个移给小兰,小明移两个给小亮,这样每个人就一样多了; 生(预测):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展示点拨 汇报预测 生1(预测):我们组认为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 此时可展示移动瓶子的过程; 生2(预测):我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生3(预测):平均数就是把收集瓶子的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它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二年级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 生4(预测):平均数与这组数据相比,它不等于少先队干部收集废旧瓶的实际数量,(它比最大的数字要小,比最小的数字要大,居于这两个数中间)。 师通过超链接小明下水游泳的问题,学生通过题可知平均数非实际数量,它大于一组数最小的数,小于一组数中最大的数。 讲解: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小红的多,小兰的少)这样把多的移补给少的,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我们叫这种方法为“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法”)。我们还有一种方法,(14+12+11+15)÷4=52÷4=13(个),就是先求出这四个人收集的瓶子的总数量52(板书总数量),然后在除以总份数4人(板书总份数),13表示什么意思?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那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表示呢?(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归纳整理,总结方法: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特征:它比一组数据中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我们首先回到可得开始的时候这几位同学的介绍他们的身高,现在我们能计算出他们的身高了吗?(生齐做,选代表回答他的解答过程) 2、评价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
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话 1.春节期间丽江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3万人。 2.丽江旅游收入平均每天为500万元。 3.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4.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5.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6.王老师家2008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 7.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附:板书 平均数 移多补少法: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13个。 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4+12+11+15)÷4=52÷4=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