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课后反思 《约分》是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在于判断约分后的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的确掌握不够理想。经过反思,《约分》这节课值得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亲身经历过程第4页共4页
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时,只是通过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最简分数,然后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结合图观察分数,让学生发现几个不同的分数所表示的阴影大小即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再让学生来说说。学生基本上都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变化,他们有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字都变小了,从而引出约分的概念。事实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一般的方法,但在后来的练习中部分学生找公因数的速度较慢,或者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缺乏直接的体验。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最简分数的特别之处是不能再缩小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几个最简分数,不经意间加深对最简分数的理解,以及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的成功的快乐感是接受式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2.不断巩固旧知 在这个约分的过程中涉及到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要对每个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才能很好的掌握约分的方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这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学生出现约不完的情况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最大公因数,不能判断两个数是不是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是不是互质。只有当学生能很快找到最大公因数,约分就变得简单快捷。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 3.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第4页共4页
学生在发现最简分数时学生在化简时,途径有很多,有些学生是一步步除以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一下子就除以最大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口算一下子得出最简分数的,都是可以的,我没有勉强一定要用哪一种,但是强调一定要找准公因数,并且化到最简分数。而学生一下子要发现最简分数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发现最简分数概念的实际含义。 4.调整课程结构第4页共4页
纵观教材的内容编排,首先在第二单元安排了因数和倍数,接着在第四单元安排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约分、最小公倍数、通分,这样的结构似乎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教师如果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把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内容提至第二单元,可能对后续内容会更有帮助。其次,要想求最大公因数,必须先学短除法,要想约分,必须先认识互质数,可是这两个内容在教材中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讲述,但它们非常重要,对后面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个内容作为正式内容来讲,同时还补充讲解了一些约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数先消零在化简;分子分母都是偶数时先用2去除;倍数关系时用分子去除等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作为引导着和组织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精益求精。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