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主备邹李华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正确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实际问题。能力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教学重难点1、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特色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作业设计1、课本练习十一的5-12题。2、大练与小练创新数量关系式的写法与运用。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1、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师:小精灵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他觉得和我们学过的比例知识有关。生:张大妈说:“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生:李奶奶说:“我们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16元。”生:王大爷说:“我上个月用水12吨,水费是19.2元。”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了一张表格。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信息,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单价一定,水费与用水量成正比例师:说得很好,这就是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2、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接着,小精灵又飞到了一家书店,听到售货员谈论有关书的包装问题。生:这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生:如果每包30本,要捆12包。生:如果每包24本,要捆15包。师:同样老师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一张表格。从这里,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批书的总数一定,每包书的本数与包数成反比例。师:说得很好,这就是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谈话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解释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
2、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师:如果将这两个信息改编就可以变成两道数学问题。男生把第一题读一遍。女生读第二题。师:同学们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生:能师:男生完成第一题,女生完成第二题。赶紧试试吧!生:汇报。3、学习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题,请结合第一题,思考以下问题。1)题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3)根据你判断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方程。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开始吧!师:好的,同学们!谁来说说。生:学生汇报。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我们一起来写.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根据正比例关系列出方程。12.8:8=X:10师:同学们,你们会解方程吗?生:会。
师:那开始吧。学生板演。你们是这样写的吗?4、学习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第一题,同样也可以用它解决第二题。你们会解吗?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开始吧。生:思考,板演师:同学们,你们做完了吗?现在请XXX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汇报(书的本书是一定的,所以每包的本数和包数成反比例。也就是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成绩相等。)师:说得很好。真棒。你们是这样想的吗?师:首先让我们来看黑板,你觉得这几位同学书写怎样呢?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你们的作用都一定要干净整洁。5、小结方法师:接下来我们来比较这两个题目,你觉得这两道题目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是:第一题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比值一定列出方程;第二题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成绩一定列出方程。师:同学们,当我们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接着根据关系列出方程。最后才解方程。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四:巩固练习。师:看小精灵又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呢?
生:1、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2、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师:独立审题,你会做吗?第一二组做第一题。第三四组做第二题。赶紧开始吧!(学生汇报)3、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接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2页。看到做一做。生:汇报4、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三题。生:汇报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用比例解决问题,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根据比例列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六:作业布置1、大练第61-62页。2、小练第58-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