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导学案命制人护国中学石永富刘巧教师寄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2.走近作者《论语》的作者谁呢?应该不是孔子本人。在先秦,学者与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亲自参与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这部书常常就以这位学者命名,比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假如孔子亲自参与了《论语》的集结,那么这部书就应该叫做《孔子》。郭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说的《中庸》就是《子思子》一书原来的名字,为子思所著,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那么,《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虽然刘向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常常遭到后世的怀疑与批评,但对这一点,迄今没有人提出过质疑3.相关资料(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7
第一课时【导学内容】:前五首【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⑤诲女知之乎()⑥不知为不知()⑦是知也()⑧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明: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合作探究】1、学生质疑交流。2、探究课文思想内涵①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明: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独立思考、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3、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填空。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孔子及其弟子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道德______以及__教育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儒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7
【阅读提升】(《论语》的伟大)《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第二课时【导学内容】:后五则【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小组交流,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合作探究】研读下面几句的深层含义。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明:松柏有高洁傲岸的品性,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2、怎样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明: 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可以看出,弘和毅对于一个人成就理想的重要性。3、联系生活怎样看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①,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②、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以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些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③7
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作业练习】1、本文的“而”字有三种用法:顺接、转接和并列。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A、_ C_、_ F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B、_D____。③并列关系 E 。A. 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E任重而道远 F.择其善者而从之2、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说理由。【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1、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不断学习、复习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______。2、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 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3、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学习他优点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_。4、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__。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言之有理) 【教(学)后记】7
《论语十则》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略)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略)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略)【合作探究】1、学生质疑交流。(略)2、探究课文思想内涵①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答: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答:独立思考、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3、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略:言之有理即可)【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略)2、填空。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孔子及其弟子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教育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__家经典著作之一。②孔子,名_丘__,字_仲尼_,__春秋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思想__家、_教育_家。③朱熹把《_论语_》《大学_》《中庸》《_孟子》合称为“四书”。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略)7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小组交流,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略)【合作探究】研读下面几句的深层含义。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答:松柏有高洁傲岸的品性,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2、怎样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答: 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可以看出,弘和毅对于一个人成就理想的重要性。3、联系生活怎样看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①,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②、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以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些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③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作业练习】(答案)1、本文的“而”字有三种用法:顺接、转接和并列。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A、_ C_、_ F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B、_D____。③并列关系 E 。2、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说理由。(略)【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答案) 1、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不断学习、复习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______。2、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 温故知新和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习到处都有老师3、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学习他优点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_。4、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__。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言之有理)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