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郭淑芳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在表格上画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读懂图上信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或预测。2.通过观察、比较及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提高统计意识,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和会画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分析问题,预测事情发展趋势。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学准备:课件、习题卡等。课前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素材】1.我们欣赏一下别开生面的机器人大赛,其实我们中国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几年参赛队伍的情况,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并绘制成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数据。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师: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师: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展示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巧设疑问,顺势导入。提问:你知道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的变化吗?每年的变化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呢?引导学生尝试边读数据边用手势比划,课件同步动态演示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师揭题:你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二、【新课讲授】1.读懂图意。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2.数据分析。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3、对比观察:折线统计图和前面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点”和“线”)①点的作用。组织学生交流得出:各个点表示各个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中是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②线的作用。设问:那点和点之间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我们就可以知道数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③出示问题,讨论交流。()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小?④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⑤设问: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的数量会是多少吗?5、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我们知道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那你能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吗?
6.小结。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三、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师:①提问:你们认为应该怎样画折线统计图?②追问:怎样找到表示数据的点呢?教师示范讲解陈东0岁时身高的点。(课件演示)③逐步指导学生找陈东1、2岁时身高的点。(课件演示)④示范连线:描准各点、标好数据之后再用尺子把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起来。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反馈评价。分析数据。课件动态演示陈东0~10岁身高的折线统计图并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预测一下陈东11岁那年的身高。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小结:我们在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让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四、【课堂作业】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