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花生》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罗妮学习目标: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教学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教学准备:花生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你家里有几口人?每天上几节课?一天吃几顿饭?咱们班有多少名同学?你今年几岁了?2.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生活中的数。3.课件出示花生图:你们认识他吗?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吗?4.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生,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花生,老师想知道我们谁带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谁能为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5.板书课题:数花生注意数字的读法。二、学习新知
(一)1.出示课件:像老师这样一个一个地数。现在就动手数一数,你桌面上的花生,数出100粒花生。看谁数的又快又准。2.老师考考你在数到29时,他的后面是多少?58的后面呢?98的后面呢?3.怎样知道你数的对不对?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各抒己见。4.老师建议;同桌互换数并且换一种方法两个两个地数,看看同桌数的和你数的是否一样?有信心吗?出示课件:像老师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指导学生说出8后面是谁?18呢?28呢?)5.师小结: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都可以数出花生的个数,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6..开火车数。(二)1.我们刚才是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数的,除了用这两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会数得更快吗?2.出示课件: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3.学生亲自动手继续数花生,可以数出声音来,边数边分出堆来。4.学生一起大声数。5.开火车数。(三)小结现在回忆一下,刚才数花生都是怎样数的?在实际生活中怎样选择数数的方法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三、总结
通过数花生这一课,你学会了哪些数数方法?板书设计:数花生一个一个1.2.3.4……两个两个2.4.6.8……五个五个5.10.15.20……十个十个10.20.30.40……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实验小学郭晓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怎么提问并解答?谁能总结一下加法:谁和谁一共有多少?减法:谁比谁多(少)多少?2、我们还学习了十几减9、8、7的题目,你们还会算吗?老师出几道考考你们。11-8=13-9=15-7=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
板课题:跳伞表演)。(出示挂图)二、探究解题策略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可能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3.你能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提个的数学问题吗?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类问题。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1、现在老师用圆片来表示降落伞,谁愿意大盘黑板上来摆一摆。(学生板演)红色降落伞的有14个,先摆14个红色的圆来表示。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两种颜色要一个对一个排整齐了。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是什么?(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多了几个?(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现在,你能根据所摆的圆片列出算式吗?板书:14-6=8(个)果实带回家。在这个算式中,14、6、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书上没填完的信息填上。3、刚才还有同学提出“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的问题,你们会解答吗?拿出课堂练习本,动手试试吧。四、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要求两数相差多少,也用减法计算。六、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14-6=8(个)14-7=7(个)
课题: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开会啦》教案主备教师:徐彩玲使用人:教学分析:用减法解决问题时会涉及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另一种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用减法来计算,从而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今天呀,淘气的班里班干部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看一看,(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就像这样坐在一起,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三、列式解答1、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指名列算式。11—7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椅子比人少了4个;多的减少的就是缺的;11个学生只有7个同
学有椅子坐,剩下4个同学没椅子……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
课题: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开会啦》教案主备教师:徐彩玲使用人:教学分析:用减法解决问题时会涉及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另一种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用减法来计算,从而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今天呀,淘气的班里班干部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看一看,(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就像这样坐在一起,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三、列式解答1、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指名列算式。11—7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椅子比人少了4个;多的减少的就是缺的;11个学生只有7个同
学有椅子坐,剩下4个同学没椅子……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开会啦》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王智芳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今天呀,淘气的班里班干部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看一看,(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就像这样坐在一起,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三、列式解答1、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指名列算式。11-7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椅子比人少了4个:多的减少的就是缺的;11个学生只有7个同学有椅子坐,剩下4个同学没椅子……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如果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3、括号里填几?(1)独立完成。(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4、填一填(1)学生独立计算。(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五、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解决“够不够”“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板书设计开会啦(比较多少)
11个人开会,只有7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11-7=4《收玉米》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畅国霞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A、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B、算一算1、怎样算出57+42=?(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C、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算式叫横式。今天我们学习竖着写的算式,叫竖式。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57-4215
(2)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收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个)57-4215《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王丽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2、在学习相关的退位减法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3、养成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观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你能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草地上还有多少只?)二、新知探究。1、怎样列式?12-7=52、想一想你是怎么算的?(1)学生动手操作。(2)说过程。(3)问: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3、试一试11-6=14-6=(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出示幻灯片:14-7=12-6=(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2、画一画。课本P7,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3、比比谁算得快。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板书设计:快乐的小鸭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12-7=5①7+5=1212-7=5②12=10+210-7=33+2=5③7=2+512-2=1010--5=5《图书馆》教学设计实验小学史丽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教学准备:PPT、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2、初探进位加法。(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2)交流算法。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 ,再算20+12=32。算法四:先算28+2=30,再算30+2=32。算法五:用竖式计算。师:8+4=12满十要进一。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3)小结。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三、练习,巩固进位加法1、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丁临霞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3、小结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出示四中图形名称,板书。)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8、间休:幸福拍手歌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猜一猜。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5、欣赏图形。(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