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