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执笔人:陈冬梅学科:语文内容:新授时间:审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情感目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找出生字词并注音2、反复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新课导入:《论语》与孔子《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三、朗读1.教师范读或者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 愠(yùn) 罔(wǎng)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7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他的课件显示)四、理解与感悟(讲前二则)1.教师指导翻译(1)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2)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教师指导第一则:时习:时常地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愠:生气,发怒。“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第二则: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学生口头翻译,教师用课件展示译文。第1则: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第2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真诚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3.教师小结第1-4则的主体内容。第一则: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第二则:个人修养五、课堂拓展(1)学了这四则,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2)“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七、德育渗透:通过学习“学而时习之”一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反思7
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诵读课文。2、尝试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二、理解与感悟1、指导学生翻译第3-7则第三则: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从前的(知识)。而:顺接连词,就,并且。可以为师矣以为:把……当作。第四则:罔:迷惑怠:有害翻译:第3则: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第4则: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惫而无所得)内容小结:第三则:讲学习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思结合。第五则:诲:教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内容理解:讲求知态度。孔子希望弟子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要事实就是。第六、七则:贤:好的焉:在其中善者:优点,长处从:学习翻译:第6则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第7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内容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2、学生朗读背诵。三、堂上练习(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2,思而不学则殆()3,传不习乎()4,是知也()5,诲女知之乎()(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7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知而不愠(3)、《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我国_______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名______,字________,是_____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的书。(4)根据原文填空。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⑤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⑥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四、课外延伸(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五、课堂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六、布置作业:完成学习辅导第24页的1-6题七、德育渗透: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关于学习的方法、态度和修身做人,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八、教学反思:7
第三课时一、课前预习:背诵课文二、新课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抽查学生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翻译第8-10则重点词语: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以为:把…作为已:停止凋:凋谢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要施:施加翻译:第8则: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第9则: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第10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内容理解:此三则都是讲修身做人的事情。第8则鼓励人们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第9则讲面对着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第10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事之道。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学生设计板书式读书笔记。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谈了两大问题:求学和做人。求学的内容里又包含两方面:态度和方法。请你据此设计一个板书式的读书笔记,把十则的内容涵盖进去。《论语》十则求学做人(方法)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态度)知之为知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人不知而不愠一日三省仁以为己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成语: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松柏后凋岁寒松柏择善而从7
格言警句:(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堂拓展: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二、堂上小结练习1、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知:通“智”,聪明。2、重点文言实词(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五、德育渗透:论语十则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本文言简意深,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深味其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六、作业:完成学习辅导第10课的1——8题五、教学反思: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