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38—4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七的第1—3题。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学习的,也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做准备。教材呈现了一些实验和生活实物,帮助学生建构体积的含义。并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语言描述和相关学具理解它们的意义。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一次发展。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简短的贴近生活的故事中感悟到石子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米,说明木块占据空间。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通过比较两个相近的长方体的大小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小组交流和应用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8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具准备:用木条制成的棱架一个、多媒体课件、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杯、木块、米。学具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理解体积的意义1、实验一: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故事水面为什么会升高?(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了上来)2、实验二:每个小组都有一杯大米,如果把杯中的米倒出,装进木块,再装进大米,你们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下面我们做实验验证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师:石子、木块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看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哪个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占有的空间小?8
3、通过预习,说说什么是体积?师板书4、结合体积的意义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手机的体积指什么?影碟机的体积呢?师:这三种物体通过感官就能判断出电视机的体积大,手机的体积小。二、体积单位1、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为什么?(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需要凭感觉判断出谁大谁小就可以了,但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的体积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到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示,交流前置性学习的内容,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温馨提示:(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怎样表示。(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可以用书中语言描述。(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举例3、小组汇报:一名学生板演常用的体积单位(1)1立方厘米有多大?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手指肚、骰子等)(2)1立方厘米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8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3)1立方米有多大呢?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有多大呢?这里有体积是1立方米的架子,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验证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4、闭上眼睛,再次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5、随机练习:选用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判断下面的单位是否合适:1、一台家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大约是5立方米。2、小华口渴了,一气就喝了1立方米的水。3、在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干劲十足,两人一次就抬了25立方厘米的土,另两人一次就抬了1立方米的铁。三、计量一个物体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1、小组合作,分别用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你们喜欢的形体,说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为什么?2、汇报:投影演示3、结论: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4、随机练习:书中40页做一做2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8
1、下图中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他们有什么不同?2、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6(),体积是1()。五、回顾本节课,总结知识点六、巩固练习(一)填空:1、棱长为()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2、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所占空间是( )3、棱长为()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4、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760( )5、一个衣柜的体积约是1.2( )6、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体积约是8( )(二)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炭素黑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三)判断题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立方米 ( )8
2、一张弹簧床垫的长是2米 ( )3、一个游泳池占地面积约是100立方米 ()4、运货的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立方分米()(四)拓展思维能力测试:多少个1个立方厘米的小木块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8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针对这一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讲故事、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通过讲故事、实验、观察法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五年级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马上意识到这是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接着一名学生的另一个实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大米,另一个杯子放上木块,把大米倒入装了木块的杯子,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木块占了一定的空间。接着让学生看看我们的教室还有哪些物体也占了一定的空间,学生纷纷举例。这些物体中,谁占的空间大?自然引入体积的意义。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就建构起来了。第二环节,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体,你认为哪个体积大?这时,有学生说要知道他们的体积才能比,也有学生提出表示体积需要有单位,这时,有了产生体积单位的一种需要。根据课前安排的前置性研究,小组交流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结合学具、生活中的物体理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分别有多大。为了帮助学生建构1立方米有多大,我用3根一米长的木条做了一个支架,放在墙角处,让学生钻进去感觉1立方米有多大。8
教具的演示不仅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了1立方米的表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下去,我用的是知识迁移的办法,让学生回忆长度、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整堂课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较为理想。在课堂上学生除了敢于提问外,还要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具有探索性的情境,通过提供的材料,启迪学生思考,正确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并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了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质疑能力、解疑能力的提高。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协作关系,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改进。慢慢的,要帮助学生养成“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做好预习和复习,为学生的“质疑”“求异”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节课上我做到了让学生自学课本,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敢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从不断的质新疑、解新题的活动过程中获取应有的知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启发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问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在这节课中,我请同学们用六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看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充分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体积的大小就是包含体积单位的多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愉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