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2、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3、 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体会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并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探讨结构1、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吗?为什么?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附表,可以幻灯显示),乍一看,是一篇流水账。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一月 (检查) “睡”在窖里二月 挖窖 出窖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架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果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月 拆架、剪枝 下架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窖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示问题: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2、作者把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3、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三.品味语: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1、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枝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请选择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要有感情的去朗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语言的灵气。2、语言平实,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孩,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3、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对语言的赏析。四.小结是的,活着就是山,是水,是阳光,是空气,是天上的流云,是地上的泥土。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玄妙的哲理,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平静的人生!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事实上,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