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所在单位方集镇第二中心小学学科六年级数学设计教师郭款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2.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计算已经非常熟悉。圆面积的推导方法也容易在圆柱的转化中产生迁移。但毕竟是立体图形,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应积极引导,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课堂参与。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中的内容。由于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圆锥体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而来,因此探索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对应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件形象性的操作就可以突破难点,以巧致胜。圆柱推导过程中体现的“转化”思想应注意重点渗透。教学重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体积公式在习题中能正确应用。教学方法设计演示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尝试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入新知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体积吧!(出示课题并板书)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1、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成16等份,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分割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2、(ppt出示圆柱)教师提问:我们把圆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长方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形体来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1)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2)教师适当引导,得出结论。3、课件演示:圆柱体通过一系列切、拼形成长方体(1)演示圆柱切成16等份、32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会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小结: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切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2)(ppt出示圆柱和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图形的形状变了,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没变(3)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发现,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教师小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圆柱的体积V=sh三、练习反馈,形成技能1、教师: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试着做书上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反馈。(2)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2、巩固练习(ppt出示习题)(1)增加练习题的难度,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并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五、课时作业1、完成“练习五”1-7题2、预习“圆柱的容积”例六和例七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技术运用PPT办公软件资源引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及网络资源创新点打破常规教学,利用现代的幻灯片教学工具,通过引导教学,向学生渗透“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性数学思想。教学反思在学生观察、探究时,我处理的有点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忽略了六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更加直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