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2.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独特的韵味,品味其语言特色。3.通过文木研习领会作晶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难点:领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设计思想本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主耍写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人与口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教学先扫除文言障碍,进行文言积累,再重点研读文学文木,通过文木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开放的思考空间,也注意到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以适当的点拨和调控。•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乂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汛军事等方而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柳宗元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乂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屮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而,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1佃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口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口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屮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2•“永州八记”(1)《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钻姆潭记》⑶《钻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PPT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观看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ppt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柳宗元,知识灌输。•解题,了解“记”。听讲《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笫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的散文。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來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主导学生活朗读课要求不读错音,读好句了的节奏、垂音。要读得导读课动:初读课文。文。流畅,读岀感情。文主导学牛•活结合注点拨重点字词,指导学牛整理字词,翻译重点语动:释疏通文句。指名翻译课文。尼、0“恒惴栗”中的“恒”,经常之意。“梦亦同趣”之“趣”旨趣。“意有所极”Z“意”是想的意思。“皆我有也”都被我游历领略了。“因坐法华西亭”之“因”于是之意。“始指异之”之“异”是以・・i•为奇,觉得不同一般。“箕踞而遨”之“箕踞”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似的。主导学生活阅读、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动:思考、发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问题探讨: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言。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儿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界水,但却没有给他带來特殊的感觉,没冇感到此山此水冇何“怪特”Z处。然而当作者“坐
始”?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川有何不同?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111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Z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來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農惊,千里Z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四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z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3.第一次出现是往口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冇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屮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嵋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主导学牛•思考:1.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來写西山Z景的?2.作者怎样借景抒情?速读、思考、标注、发言。1.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川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嵋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背上四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和连。山极目远眺,“凡数州Z土壤,皆在衽席Z下”衬其高。所见Z深山低谷,好像十•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体更衬其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Z特立,不与培蛟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Z下,ffiiliZ景更显其美,西山Z游更觉其异。2.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岀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四山则表现岀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四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呆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拓展延伸主导学生活动: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更偏垂于主观感受。试举例分析。讨论、发言《小石潭记》中“潭中血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來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辜。写血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口光下澈,影步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合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诗情画意。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却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咅,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众山恒惴栗西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课堂反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1)始指异之()(2)遂命仆过湘江()
(3)缘染溪()(4)斫榛莽()••(5)外与天际()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血的句子。(1)穷山Z高而止。(2)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2.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壊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作用?3.四山宴游让作者有“始得”之感,作者究竟有哪些获得?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4.有同学认为本文“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屮的“意”与欧阳修所谓的“醉翁之意”含义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寄悄山水的自在悠闲Z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述理由。5.本文作者描写四山之景有何梢妙传神之处?•课后测评(卜4题预习指导,5-8题选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余为倦人()⑵居是州()••(3)漫漫而游()(4)而未始知()••••2.用现代汉语翻译列句子。(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2)到则披草而处,倾壶而醉(3)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Z高而止。
(4)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文屮有一旬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这一句话是什么?(用
原句回答,不能增、减、错字)1.本文写西山宴游之乐,是为了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豈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裴均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英,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穡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时河东节度使王铐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铐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埴,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2.对下列句子屮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尤:责怪勖:勉励期:约定寝:搁置•••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D.“FI乂暮,何暇别作奏厂事果寝
1.下列各组句了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B.①藩性忠芨,事无不盲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②1_|又暮,何暇别作奏②藩知其冤,争Z不从,遂辞出②困于H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2.下列对原文冇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口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C.河东节度使王釘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D.裴坦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坦,但和裴坦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Z那样待入傲慢苛刻。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与仲符辈终口,不晓所与言何也。(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答案:一、课堂反馈1.(1)觉得奇怪;(2)于是;(3)沿着;(4)砍伐;(5)交会;2.(1)一直攀背到山顶才停止。(2)附近所有的儿个州的山川(或土地),都在处席之下了。(3)我的心似凝结,忘掉了一切思虑;我的身体也像消散在空气中一样,已经与这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这时我才领悟到自己从而还没有过真正的游览赏景的体验,真正的游览赏景是从这里开始的。(4)萦绕著青山,缭绕曹白云。向远处伸展着,跟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3.第一层,总结(或点出)西山的特点一一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霜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超世脱俗。4.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対人牛•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來,因朝廷的罪责的
恐惧也一•扫而空。1.木文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Z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而欧氏的“意”则是浑然忘却被贬的痛苦,尽情享受山水之乐,享受与民同乐。2.木文写西山从三个方面写其特立。数州的土地都在衽席Z下,由俯视写视野Z广,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写眼底所见,由远视以对比手法写西山的高峻;描写青山白水与天相接,由环视所见强调西山的高耸形象。二、课后测评1.(1)同“戮”,遭到贬谪(2)这个(3)任意(4)未曾2.(1)幽深的泉水,奇界的石头,无论多远都能到达。(2)到了就分开野草处下,将壶中的酒喝完,喝醉。(3)于是计我的仆人将我渡过湘江,顺着染溪望前走,一路上烧毁茅草,砍伐杂木杂木,一直向山的最高峰爬去,穷尽山的最高位置才停止。(4)夜幕从远处飘浮至身边,直到天已黑了,还是不愿回去。3.悠悠乎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英所穷。4.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5.C(期待,期望)6.A份别排除B②、C①和D①)7.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错。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8.(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了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冇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兔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來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口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來乂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來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裴坦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冇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
能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口渐箸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口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II」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皐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当时河东节度使干-铐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徳舆都在小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铐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來。”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FI,就无法制止了。天乂晩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坦,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乙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PPT(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