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始得西山宴游记

ID:1046403

大小:22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注音國字171、「箕」踞而遨:ㄐㄧ2、「ㄧㄥˊ」青繚白:縈3、「ㄧˊ」ㄧˊ而行:施4、更相「枕」以臥:ㄓㄣˋ5、惴「ㄌㄧˋ」:慄6、若「ㄉㄧㄝˊ」若穴:垤7、窮迴「谿」:ㄒㄧ8、窮迴「ㄒㄧ」:谿9、「僇」人:ㄌㄨˋ10、「ㄌㄨˋ」人:僇11、培「塿」:ㄌㄡˇ12、「ㄓㄨㄟˋ」慄:惴13、若「垤」若穴:ㄉㄧㄝˊ14、「ㄘㄨㄢˊ」蹙累積:攢15、焚茅「ㄈㄚˊ」:茷16、「簸」箕:ㄅㄛˋ17、箕「ㄐㄩˋ」而遨:踞18、「ㄖㄣˋ」席:袵19、「施」施而行:ㄧˊ20、培「ㄌㄡˇ」:塿21、「培」塿:ㄆㄡˇ22、「岈」然:ㄒㄧㄚ23、「袵」席:ㄖㄣˋ24、「攢」蹙累積:ㄘㄨㄢˊ25、惴「慄」:ㄌㄧˋ26、「遯」隱:ㄉㄨㄣˋ27、「ㄆㄡˇ」塿:培28、「ㄉㄨㄣˋ」隱:遯29、「ㄐㄧ」踞而遨:箕30、焚茅「茷」:ㄈㄚˊ31、斫「榛」莽:ㄓㄣ32、攢「蹙」累積:ㄘㄨˋ33、「洼」然:ㄨㄚ34、其「隟」也:ㄒㄧˋ35、攢「ㄘㄨˋ」累積:蹙36、「ㄅㄛˋ」箕:簸37、「ㄓㄨㄛˊ」榛莽:斫38、「縈」青繚白:ㄧㄥˊ39、更相「ㄓㄣˋ」以臥:枕40、「ㄏㄠˋ」氣:灝41、其「ㄒㄧˋ」也:隟42、箕「踞」而遨:ㄐㄩˋ43、「ㄒㄧㄚ」然:岈44、「惴」慄:ㄓㄨㄟˋ45、斫「ㄓㄣ」莽:榛46、「斫」榛莽:ㄓㄨㄛˊ47、「ㄨㄚ」然:洼17二、解釋171、岈然:答案:隆起的樣子。2、「袵」席:答案:臥席。3、「嚮」之未始遊:答案:以前。4、「漫漫」而遊:答案:漫無目標的樣子。5、「覺」而起:答案:醒。6、僇人:答案:有罪受辱的人。7、焚茅「茷」:答案:草葉茂密的樣子。8、窮「迴」谿:答案:曲折。9、「洼」然:答案:低凹。10、培塿:答案:小土堆。11、更相枕以臥:答案:相互枕靠在對方身上而躺臥。12、「縈」青繚白:答案:纏繞。13、洼然:答案:凹下的樣子。14、「悠悠」乎與灝氣俱:答案:久遠的樣子。15、斫榛莽:答案:砍掉雜樹野草。16、與萬化「冥合」:答案:暗合;融合。17、縈青繚「白」:答案:白雲。18、「更相」枕以臥:答案:相互。19、與「萬化」冥合:答案:自然萬物。20、「攢」蹙累積:答案:聚集。21、尺寸千里:答案:千里之廣的景物,如收縮在眼前尺寸之地。22、悠悠乎與「灝氣」俱:答案:天地。23、「披」草而坐:答案:撥開。24、「遯」隱:答案:隱匿。25、「箕踞」而遨:答案:兩腿平伸,身形如簸箕似地席地而坐。26、外與天際:答案:在遠方跟天相接合。27、「僇」人:答案:羞辱。28、「斫」榛莽:答案:砍伐。29、「窮」迴谿:答案:極盡。30、為之文以「志」:答案:記錄。31、攢「蹙」累積:答案:收縮。32、箕踞而遨:答案:平伸兩腿而坐,同時遊目四望。33、洋洋乎與「造物者」遊:答案:大自然。34、縈青「繚」白:答案:纏繞。35、「施施」而行:答案:腳步緩慢的樣子。17 36、箕踞而「遨」:答案:遊。此指遊目四望。37、引「觴」滿酌:答案:酒杯。38、惴慄:答案:憂心恐懼。39、縈「青」繚白:答案:青山。40、外與天「際」:答案:接合。41、其「隟」也:答案:閒暇。42、與萬化冥合:答案:跟大自然融合為一。43、心凝形「釋」:答案:解脫。44、日與其「徒」上高山:答案:同伴;友人。45、若「垤」若穴:答案:蟻穴外的小土堆。46、更相「枕」以臥:答案:以頭枕物。47、意有所「極」:答案:至。48、袵席:答案:指所坐的位子。49、引觴滿酌:答案:拿起酒杯倒滿酒。50、「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答案:未曾。5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答案:想到什麼就夢到什麼。52、「洋洋」乎與造物者遊:答案:廣闊無際的樣子。53、窮迴「谿」:答案:山間水流。54、遯隱:答案:隱匿。55、焚茅茷:答案:焚燒茂密的野草。56、縈青繚白:答案:青山白雲繚繞在四周。57、攢蹙累積:答案:緊密聚集、積累成堆。58、莫得其「涯」:答案:邊際。59、心凝形釋:答案:心神專注而形體解脫。60、夢亦同「趣」:答案:向;往。61、心「凝」形釋:答案:凝聚而專一。62、窮迴谿:答案:深入曲折的溪流。17三、填充題與改錯1、以下文句皆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到則(   )而坐,(   )而醉,醉則更(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   )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   )。答案:披草、傾壺、相枕以臥、同趣、異態、怪特。2、以下文句皆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   )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   ),焚(   ),窮山之高而止。(   )而登,(   )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之下。答案:指異、榛莽、茅茷、攀援、箕踞、袵席。3、下列文句中共有三個錯字,請一一找出,並填入括弧中。工廠倒閉後,穨喪的小李日日在家獨灼,眉頭緊慼。(      )答案:頹、酌、蹙。4、以下文句皆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自余為(   ),居是州,恆(   );其隟也,則(   )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答案:僇人、惴慄、施施、迴谿。5、17 以下文句皆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其高下之勢,(  )然(  )然,若(  )若(  ),尺寸千里,(   )累積,莫得(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   )為類。悠悠乎與(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    )遊,而不知其所窮。答案:岈、洼、垤、穴、攢蹙、遯隱、培塿、灝氣、造物者。6、以下文句皆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   ),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    )。心(  )形(  ),與萬化(   )。然後知吾嚮之(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答案:引觴滿酌、暮色、不欲歸、凝、釋、冥合、未始遊。7、〈始得西山宴遊記〉選自《柳河東集》,為〈(     )〉的第一篇文章。柳宗元表明自己攀登西山之前,由於無法擺脫心中的憂懼,雖然也曾四處遊逛,但都只是聊以解憂而已;必得等到登上西山之後,才從西山的(     ),體會到崇高寧靜的自信,感受到(     )的舒坦。答案:永州八記、高聳特立、忘懷得失。8、下列文句中共有三個錯字,請一一找出,並填入括弧中。礬爰著陡峭的山壁而行,老吳感到非常瑞慄難安。(      )答案:攀、援、惴。9、下列文句中共有三個錯字,請一一找出,並填入括弧中。媽媽毫不另惜地拿出纘積多年的私房錢,讓孩子到饗往已久的外國大學進修。(      )答案:吝、攢、嚮。10、柳宗元,字子厚,世稱(    )、柳柳州,為(        )之一,與(   )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世稱「(   )」。所作論說文結構嚴密,思想深刻;(     )文筆清麗,情景交融;(   )作品短小警策,含意深遠;人物傳記刻劃精細,形象鮮明。答案:柳河東、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韓柳、山水遊記、寓言。四、單選題1、(C)下列選項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本項活動有效期限至月底為止,郵戮為憑,逾期作廢 (B)過去寧靜的田園,如今卻成了殺戳戰場,令人不忍卒睹 (C)國難當頭,有賴全體人民戮力同心,才能再創新局 (D)他因為一時衝動而犯下殺人棄屍案,並成為警方通緝的戮人解析:(A)郵「戮」→戳。(B)殺「戳」→戮。(D)「戮」→僇。2、(C)下列選項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他性好自然,每日尋幽攬勝,與山林為友 (B)鬧區傳出火警,火勢迅速漫延而不可收拾 (C)天空突然下起傾盆大雨,路人四處奔走躲雨 (D)美冬功課優異,成績總是名列前矛解析:(A)「攬」勝→覽。(B)「漫」延→蔓。(D)名列前「矛」→茅。3、(D)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滿目荊「榛」/「臻」至完美/其葉「蓁」蓁 (B)「惴」慄/祥「瑞」/「端」正 (C)「僇」人/刑「戮」/「寥」落 (D)「培」塿/解「剖」/「部」長解析:(A)ㄓㄣ。「蓁蓁」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B)ㄓㄨㄟˋ/ㄖㄨㄟˋ/ㄉㄨㄢ。(C)ㄌㄨˋ/ㄌㄨˋ/ㄌㄧㄠˊ。(D)ㄆㄡˇ/ㄆㄡˇ/ㄅㄨˋ。4、(B)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萬箭「攢」心/「攢」蹙累積/「攢」錢 (B)「僇」人/同心「僇」力/死有餘「僇」 (C)「培」塿/「培」育英才/「培」養氣質 (D)河東「解」縣/「解」元/不「解」之緣解析:(A)ㄘㄨㄢˊ/ㄘㄨㄢˊ/ㄗㄢˇ。(B)ㄌㄨˋ。(C)ㄆㄡˇ/ㄆㄟˊ/ㄆㄟˊ。(D)ㄒㄧㄝˋ/ㄐㄧㄝˋ/ㄐㄧㄝˇ。5、(B)下列「 」中的詞語皆出自〈始得西山宴遊記〉,何者使用正確? (A)考場裡緊張的氣氛,讓嚴肅的考生們「箕踞而遨」地坐著 (B)登上山頂,一片「縈青繚白」的開闊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C)炎炎夏日來枝清涼的冰棒,令人「心凝神釋」,暑意全消 (D)他一下火車,便「施施而行」地趕著回家解析:(A)平伸兩腿而坐,同時遊目四望。(B)青山白雲繚繞在四周。(C)心神專注而形體解脫。(D)「施施」形容腳步緩慢的樣子。6、(A)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意思兩兩相同? (A)「窮」迴谿/復前行,欲「窮」其林 (B)外與天「際」/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C)故為之文以「志」/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 (D)日與其「徒」上高山/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17 解析:(A)皆為極盡的意思。後者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B)接合/邊;畔。出自劉鶚〈明湖居聽書〉。(C)通「誌」,記錄/立志。出自《論語.里仁》。(D)同伴;友人/輩;類。出自韓愈〈師說〉。7、(A)下列「 」中字詞的解釋,何者有誤? (A)自余為「僇人」:身居要職的人 (B)恆「惴慄」:憂心恐懼 (C)夢亦同「趣」:向;往 (D)不與「培塿」為類:小土堆解析:(A)有罪受辱的人。8、(D)「意有所極,夢亦同趣」中,「趣」字是什麼意思? (A)興趣 (B)催促 (C)美好 (D)趨向9、(A)「自從讀了〈始得西山宴遊記〉後,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體會心凝形適的暢快感覺。」句中哪一個字形錯誤? (A)適 (B)魅 (C)暢 (D)宴解析:(A)心凝形「適」→釋。10、(C)下列選項中的「窮」字,何者意思與「入深林,窮迴谿」的「窮」相同? (A)時「窮」節乃見 (B)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C)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D)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解析:(A)困阨。出自文天祥〈正氣歌并序〉。(B)貧乏;貧困。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C)與題幹皆指窮盡。(D)窮困。出自《論語.衛靈公》。11、(B)(甲)河東「解」縣:ㄐㄧㄝˋ/(乙)其「隟」也,則施施而行:ㄔㄠˊ/(丙)更相「枕」以臥:ㄓㄣˋ/(丁)「斫」榛莽:ㄐㄧㄣ/(戊)「岈」然洼然:ㄒㄧㄚ/(己)若「垤」若穴:ㄉㄧㄝˊ。以上注音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丙戊己 (C)乙丁己 (D)甲戊己解析:(B)(甲)ㄒㄧㄝˋ/(乙)ㄒㄧˋ/(丁)ㄓㄨㄛˊ。12、(B)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通同字,何者說明錯誤? (A)其「隟」也,則施施而行:同「隙」 (B)攢蹙累積,莫得「遯」隱:同「豚」 (C)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通「向」 (D)故為之文以「志」:通「誌」解析:(B)「遯」同「遁」。隱匿。13、(B)下列各組「 」中的字音,何者字形完全相同? (A)蕩氣「ㄏㄨㄟˊ」腸/千「ㄏㄨㄟˊ」百折/「ㄏㄨㄟˊ」祿之災 (B)魂牽夢「ㄧㄥˊ」/「ㄧㄥˊ」青繚白/「ㄧㄥˊ」繞腦海 (C)滿目荊「ㄓㄣ」/披「ㄓㄣ」採蘭/「ㄓㄣ」於完美 (D)故就酒家「ㄕㄤ」之/視民如「ㄕㄤ」/引「ㄕㄤ」滿酌解析:(A)迴/迴/回。「回祿之災」指火災。(B)縈。(C)榛。「滿目荊榛」比喻環境淒涼荒蕪/榛。「披榛採蘭」指斬除榛木採取蘭草。比喻選拔人才/臻。(D)觴。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傷。「視民如傷」指看待人民如同對傷患,唯恐有所驚擾。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觴。14、(D)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正確? (A)「施施」而行:無拘無束的樣子 (B)「漫漫」而遊:從容舒緩的樣子 (C)「悠悠」乎與灝氣俱:若有所思的樣子 (D)「洋洋」乎與造物者遊:廣闊無際的樣子解析:(A)腳步緩慢的樣子。(B)漫無目標的樣子。(C)久遠的樣子。15、(C)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憂「惴」不安/「喘」氣如牛/行為「端」正 (B)醫師「診」斷/暴「殄」天物/「珍」貴寶物 (C)箕「踞」而遨/「倨」傲不恭/以「鋸」斷物 (D)言語荒「謬」/未雨綢「繆」/受「僇」之人解析:(A)ㄓㄨㄟˋ/ㄔㄨㄢˇ/ㄉㄨㄢ。(B)ㄓㄣˇ/ㄊㄧㄢˇ/ㄓㄣ。(C)ㄐㄩˋ。(D)ㄇㄧㄡˋ/ㄇㄡˊ/ㄌㄨˋ。16、(C)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兩兩相同? (A)憂「惴」不安/行為「端」正 (B)「攀」援而登/明「礬」入井 (C)箕「踞」而遨/「倨」傲不恭 (D)未雨綢「繆」/受「僇」之人解析:(A)ㄓㄨㄟˋ/ㄉㄨㄢ。(B)ㄆㄢ/ㄈㄢˊ。(C)ㄐㄩˋ。(D)ㄇㄡˊ/ㄌㄨˋ。17、(B)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意義兩兩不同? (A)「窮」迴谿/不知其所「窮」 (B)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C)「始」知西山之怪特/遊於是乎「始」 (D)居「是」州/知「是」山之特出解析:(A)皆指極、盡。(B)來到/直到。(C)皆指開始。(D)皆指此、這個。18、(D)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僇」人/寂「寥」/非三月不能「瘳」 (B)「惴」慄/「湍」急/「遄」征 (C)「榛」莽/「臻」至完美/「螓」首蛾眉 (D)「縈」青繚白/墳「塋」/晶「瑩」解析:(A)ㄌㄨˋ/ㄌㄧㄠˊ/ㄔㄡ。(B)ㄓㄨㄟˋ/ㄊㄨㄢ/ㄔㄨㄢˊ。(C)ㄓㄣ/ㄓㄣ/ㄑㄧㄣˊ。(D)ㄧㄥˊ。19、(D)(甲)恆「惴」慄:ㄓㄨㄟˋ/(乙)斫「榛」莽:ㄑㄧㄣˊ/(丙)焚茅「茷」:ㄈㄚ/(丁)岈然「洼」然:ㄨㄚ/(戊)「攢」蹙累積:ㄘㄨㄢˊ/(己)「培」塿:ㄆㄟˊ。上列讀音何者完全正確? (A)甲乙丁 (B)乙丙戊 (C)丙戊己 (D)甲丁戊解析:(D)(乙)ㄓㄣ/(丙)ㄈㄚˊ/(己)ㄆㄡˇ。17 20、(C)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魂牽夢「縈」/燈火「熒」熒/「煢」煢獨立 (B)「斫」榛莽/天崩地「坼」/山東臨「沂」 (C)「僇」人/殺「戮」戰場/〈「蓼」莪〉 (D)「岈」然洼然/槎「枒」錯雜/有失迎「迓」解析:(A)ㄧㄥˊ/ㄧㄥˊ/ㄑㄩㄥˊ。(B)ㄓㄨㄛˊ/ㄔㄜˋ/ㄧˊ。(C)ㄌㄨˋ。(D)ㄒㄧㄚ/一ㄚˊ。「槎枒」形容參差錯雜/ㄧㄚˋ。「迎迓」指迎接。21、(C)下列各組「 」中的字詞,何者意義兩兩不同? (A)日與「其」徒上高山/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 (B)引觴滿酌,「頹然」就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C)日與其「徒」上高山/汝非「徒」身當服行 (D)醉則「更相」枕以臥/母孫二人,「更相」為命解析:(A)皆為第一人稱,指「我」。後者出自王安石〈遊褒禪山記〉。(B)皆指醉倒的樣子。後者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C)同伴;友人/但;僅。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D)皆指相互。後者出自李密〈陳情表〉。22、(D)下列選項「 」中的字詞,何者音、義完全正確? (A)居是州,恆「惴慄」:音ㄖㄨㄟˋ ㄌㄧˋ,憂心恐懼 (B)焚茅「茷」:ㄈㄚˊ,稀疏的野草 (C)「岈」然洼然:ㄧㄚˊ,隆起的樣子 (D)不與「培塿」為類:ㄆㄡˇ ㄌㄡˇ,小土堆解析:(A)音ㄓㄨㄟˋ ㄌㄧˋ。(B)草葉茂密的樣子。(C)音ㄒㄧㄚ。23、(C)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寫作技巧,何者說明有誤? (A)採「烘托」的手法 (B)由高處俯視眾山的低小,來反襯西山的高峻雄偉 (C)作者以客觀的手法描寫西山,「悠悠乎與灝氣俱」、「洋洋乎與造物者遊」,純為描寫西山的雄偉壯麗 (D)未得西山前與始得西山後的今昔對比,不僅所見自然景色不同,更主要的是心神感受迥異解析:(A)借永州其他山水來凸顯西山之特殊。「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由反面入筆,小結上文,並啟下文。(B)作者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融入於西山景物中,融情於景,心胸也就為之開闊。(C)作者將主觀的自我帶入客觀的山水描寫,為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因此「悠悠乎與灝氣俱」、「洋洋乎與造物者遊」除描寫西山的雄偉久遠外,亦傳達出此刻的作者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D)登臨西山使作者感到胸襟開闊、心曠神怡,滿腔的憂懼與悲憤得以宣洩,並真正體會到宴遊的樂趣。24、(D)〈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所展現的情懷,和下列哪個詩句最接近? (A)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B)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C)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D)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解析:(A)象徵無人能拆散女子和丈夫的情愛。出自古詩〈客從遠方來〉。(B)「豈」字及「應」字,道出了人生失意、老來無成的苦澀。並將自己比擬作飛翔於蒼茫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形象地概括了飄泊無定的一生和當時的心境。出自杜甫〈旅夜書懷〉。(C)「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表面上形容無盡的憂傷,深層涵義是感嘆正氣未能在人間普遍發揚;「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意謂當世難見「時窮節乃見」的志士,但歷史上仍有典型讓人效法。出自文天祥〈正氣歌并序〉。(D)與題幹皆抒發因身處大自然而感到無法言語的美妙。出自陶淵明〈飲酒〉其五。25、(A)下列關於「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的解釋,何者正確? (A)西山歷時久遠,與天地同時生成,而不知其始於何時 (B)西山廣遠,因此漫步其中,容易迷路 (C)西山廣闊無際,如天地一般,沒有盡頭 (D)西山渺遠,煙霧長年不散,彷彿神仙之境解析:(A)指西山與天地同在,與永恆並存。26、(A)下列關於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除描寫西山外,亦暗示作者的心志 (B)「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表達沒有即早發現西山之美的懊惱 (C)「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寫遭貶失意者藉酒澆愁、頹廢喪志的樣子 (D)「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是形容西山高聳入雲、無窮無盡的樣子解析:(B)明點題旨。同時強調西山之遊的獨特與可貴。表示本文作為〈永州八記〉第一篇,其來有自。(C)意謂隨興遊玩,因興致高昂而喝酒作樂,喝醉後就隨意地相枕而睡。(D)既寫山也寫自己,遊覽西山時的自己亦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27、(A)〈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一語的涵意與下列何者相近? (A)與物同化,渾然忘我 (B)形骸化滅,歸於塵土 (C)喪失自我,迷不知返 (D)曲高和寡,惟自然能與之契合解析:(A)與題幹皆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B)指生命體死亡後,軀體腐化,回歸自然。(D)「曲高和寡」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難求;亦比喻作品艱深高妙,賞識者很少。17 28、(B)下列關於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說明,何者錯誤? (A)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B)描寫西山,以林壑泉石為主;描寫宴遊,以賓客絲竹為主 (C)由此文可知柳宗元的遊記摹繪山水,情景交融 (D)柳宗元特地在文題寫出「始得」兩字,以記錄其感動解析:(B)所述為歐陽脩〈醉翁亭記〉的描寫內容。〈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表明自己在登上西山之後,才從西山的高聳特立,體會到崇高寧靜的自信,感受到忘懷得失的舒坦,是一種心境上的轉折與感悟,和賓客、絲竹等無關。29、(D)「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是什麼意思? (A)山路蜿蜒,崎嶇不平 (B)雲海起伏變幻,如土堆如洞穴 (C)站在山頂向下俯視,房舍高低參差 (D)山脈高低起伏,如丘如穴解析:(D)寫站在西山最高峰,看到下面高高低低許多山峰的姿態。30、(A)遊賞西山是柳宗元心境轉變的起點,下列何者為轉變前後的對照? (A)恆惴慄/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 (B)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斫榛莽,焚茅茷 (C)覺而起,起而歸/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D)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異之解析:(A)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至此可說是「破惴慄」,先前的憂懼之情已煙消雲散。(B)意謂為了紓解鬱悶、放鬆心情而到處漫遊/表示西山人跡罕至,須自行開路。(C)意謂隨興遊玩,玩得盡興,但興盡便回,並不留戀/意謂登上西山後,才知西山的雄偉高峻。(D)描寫還未察覺西山前的遊覽/寫發現西山後,才發覺它的特立。31、(D)下列「 」中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意謂心志堅定,夢境內容也很有趣 (B)「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意謂踽踽獨行,徘徊不前 (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意謂西山周圍山峰,都與青雲齊高 (D)「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意謂登高遠眺,千里景物盡收眼底解析:(A)指想到什麼就夢到什麼。(B)意謂為了紓解鬱悶、放鬆心情而到處漫遊。(C)意謂四周青山白雲一層層環繞,視野最遠可達天邊。32、(C)若有一電影導演欲至西山取景,則他無法看見下列哪種風光? (A)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B)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D)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解析:(C)為歐陽脩〈醉翁亭記〉一文中,對滁地周圍的山的描寫。33、(C)下列有關〈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說明,何者錯誤? (A)以「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分為前後兩部分 (B)運用一連串的短句來暗示發現西山前的遊賞,實際上無法排解心中的憂悶 (C)西山的高峻凸出、出類拔萃,是作者對於報效國家的高壯心志的投射 (D)作者善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深化山水遊記的內涵解析:(C)是作者對自我人格、性情與心境的投射,反映不屑和群小為伍的高潔心志。34、(D)〈始得西山宴遊記〉:「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一語的意義為何? (A)坐臥袵席之上,如同處於家鄉之中 (B)數州土壤如同一張袵席,可以供人睡臥 (C)往來數州之間,如同處於鄉里之中 (D)俯視數州土壤,無不盡收眼底解析:(D)此處寫登上西山的最高峰後,則鄰近的許多山都在「袵席之下」,藉此說明西山是永州一帶最高的山。35、(A)「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一語,表現出哪種心情? (A)有罪被貶,常存戒懼之心 (B)未能善盡職守,心懷愧疚 (C)遊賞自然,內心頗為和悅 (D)感慨小人當道,朝政腐敗解析:(A)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36、(D)下列選項是柳宗元貶謫任內的詩作,何者沒有抑鬱苦悶之情? (A)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鄕 (B)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C)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能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D)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解析:(A)柳宗元與友人一同因為政治改革而遭貶,此詩抒發了對於同遭貶謫的友人的掛念,以及抒發自身的苦悶。出自〈登柳州城樓寄彰汀封連四州刺史〉。【語譯】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迴腸。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人民紋身的地方,雖然處於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B)此詩抒發柳宗元和從弟柳宗直生離死別的感傷,以及自己在政治生涯中的深沉失落。出自〈別舍弟宗一〉。【語譯】生離死別令人倍感黯然神傷,柳江河畔離別之地彼此雙雙垂淚。我離開京城有六千里之遙,在蠻荒之地待了十二年。(C)此詩藉由登山覽景來抒發己身不豫,柳宗元賦予周遭山峰獨特的奇想,並將之與自己的情感融而為一。出自〈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語譯】海邊的山峰如同劍鋒,在這悲秋的季節,處處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腸。如果把自己的愁腸和身子割成千萬份的話,分散在峰頭上定能看到故鄉。(D)17 此詩雖然亦作於遭貶之時,但柳宗元於此流露出的是謫居生活的閒適之情。出自〈溪居〉。【語譯】長久被官職所縛不得自由,有幸這次被貶謫來到南夷。閒時常常與農田菜圃為鄰,偶然間像個隱居山中的人。37、(D)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解讀,何者有誤? (A)「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覺而起,起而歸」等短句反映每次出遊時動作的快速、單調與重複 (B)「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二句藉登高遠眺,由正面描寫西山的高聳特立 (C)「悠悠乎與灝氣俱」中,灝氣即天地 (D)由「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看出作者意志渙散,身體疲憊不堪的狀況解析:(D)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38、(C)柳宗元遊覽西山前後的感受是極具對比的,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心凝形釋」反襯「恆惴慄」的不安心情,凸顯出作者始得西山的喜悅 (B)「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反襯「覺而起,起而歸」,表示作者在發現西山後才真正盡興地遊賞 (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反襯「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表現作者因登上西山而看見的壯闊景象 (D)「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反襯「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說明作者真正體會了遊賞之樂解析:(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意謂四周青山白雲一層層環繞,視野最遠可達天邊;「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則指山下景物的高低起伏。兩者並非反襯關係。39、(C)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自言「恆惴慄」,下列關於此句的說明,何者有誤? (A)為柳宗元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B)是柳宗元藉遊山玩水排解貶謫鬱悶的緣由 (C)柳宗元怕百姓無法安居,因此時時自我警惕 (D)反襯柳宗元遊西山時,陶醉於自然的欣喜心情解析:(C)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與百姓無關。40、(A)「(甲)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乙)在文化路口,我停住了腳步,我又看到了十年前看見過的那一株老柳樹。當年樹下是聚集屍體的地方。老柳樹枝條凝然不動,彷彿在此起彼落的爆竹聲中沉思著歷史。」以上兩段引文既有主觀的感情,也有客觀的描述。下列說明,何者有誤? (A)甲段主觀的感情——至無所見 (B)甲段客觀的描述——蒼然暮色,自遠而至 (C)乙段主觀的感情——老柳樹枝條凝然不動,彷彿……沉思著歷史 (D)乙段客觀的描述——在文化路口……樹下是聚集屍體的地方解析:(A)甲段主觀的感情——猶不欲歸。此為作者發自內心的想法,故為主觀的感情。(B)為純粹記錄由黃昏到黑暗的過程,沒有作者的個人情感投射,故為客觀的描述。(C)作者將自身的情感及思想投射於客觀的柳樹上,使柳樹也染上了作者的思想,就好像真的在沉思歷史一般,故為主觀的感情。乙段出自錢鋼〈我和我的唐山〉。(D)為純粹記錄柳樹下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作者並未對此做出主觀評論,故為客觀的描述。41、(C)「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這段話在描寫什麼? (A)作者感覺自己飄然獨立,即將羽化成仙 (B)作者飲酒作樂,露宿山林 (C)作者暢遊西山已至情景交融,留連忘返之境 (D)作者神遊在廣大久遠的西山中,而因此感到孤寥落寞解析:(C)意思是拿起酒杯倒滿了酒,喝到大醉而倒下,連太陽下山了也不知道。蒼茫的暮色從遠處漸漸來到眼前,直到暗得看不見東西,還是不想回去。42、(A)〈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始」字有其寄託的深意。下列何者不屬之? (A)遊歷西山時,始展現與民同樂的仁者胸襟 (B)發現西山之後,真正的遊賞才開始 (C)發現景冠永州的西山,是柳宗元心境上一個新的開始 (D)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作為此八記的綱目解析:(A)柳宗元從西山的景色中得到撫慰,心情一下子開朗了起來,展現與天地自然結合為一的胸襟。43、(C)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文句解說,何者完全正確?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連做夢都常常夢到 (B)「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西山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 (C)「尺寸千里,攢蹙累積」:千里之內的景物緊密聚集在眼前尺寸之地 (D)「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沿著被汙染的溪流,砍去雜樹野草,燒掉乘坐的船隻解析:(A)指想到什麼就夢到什麼。(B)指西山歷時久遠,和天地同時生成,而不知其始於何時。(D)指沿著染溪,砍掉雜樹野草,焚燒茂密的野草。44、(C)下列選項中,何者可以看出柳宗元不願同流合汙的高潔人品? (A)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C)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D)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解析:(A)襯托出西山的雄偉高大。(B)意謂山下景物縮小聚在一起,讓人一覽無遺,亦襯托出西山的高峻。(C)暗示自己立身處世也應出類拔萃,不與群小為伍。(D)17 既寫山也寫自己。西山與天地同在,與永恆並存;而此刻的我亦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45、(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句意說明,何者正確? (A)「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說明西山人跡罕至,必須砍叢木,焚野草,才能攀登到山頂 (B)「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描述西山的四周到處都是高聳入雲的古木 (C)「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是說作者神遊在廣大的西山中,因而產生隱居山林的念頭 (D)「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意思是說天色漸暗後,在山林裡迷了路無法回家解析:(B)意謂四周青山白雲一層層環繞,視野最遠可達天邊。(C)既寫山也寫自己。西山與天地同在,與永恆並存;而此刻的我亦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D)指蒼茫的暮色從遠處漸漸來到眼前,直到暗得看不見東西,還是不想回去。46、(A)下列〈始得西山宴遊記〉中關於西山的描述,何者錯誤? (A)「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是寫西山的高峻險阻 (B)「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是寫西山的未開發,人跡罕至 (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寫登到西山頂後的快意舒暢 (D)「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寫西山的廣遠偉大,與天地共存解析:(A)描述西山之外的其他山。(B)描述為了登上西山,沿著染溪,砍去野草雜樹,燒掉茂密的雜草。(C)意思是攀援著西山向上爬,到了山上,伸直兩腿坐在地上。(D)指西山是這樣的悠遠,與天地同生,而不知道它的起始。47、(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敘述,何者有誤? (A)全文起始便展現超然物外的心境 (B)記始得西山遊覽之勝 (C)展現身陷逆境的自處之道 (D)旨在抒發宴遊所得的體悟解析:(A)第一段言「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故可知作者並非一開始就心境開闊。48、(A)「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這段文字主要在描述什麼? (A)襯托西山的雄偉高大 (B)形容山谷的幽深難測 (C)描寫雜亂的景物 (D)暗示作者想要歸隱山林的心願49、(B)「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一語,主要在描寫什麼? (A)極目遠視,懷鄉之情,難以排解 (B)登高遠眺,千里景物,盡收眼底 (C)遠近景物,星羅棋布,極為凌亂 (D)因景生情,歸隱之心,油然而生解析:(B)意謂山下景物縮小聚在一起,讓人一覽無遺,亦襯托出西山的高峻。50、(A)下列〈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句中,何者採取「由高處向下俯瞰」的視角來描寫? (A)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B)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C)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D)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解析:(A)描寫登上西山後,俯瞰四望如一的遼闊美景。其中「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意謂山下景物縮小聚在一起,讓人一覽無遺,由此可看出是由高處向下俯瞰的視角。(B)由東山上的亭子望向另一方的西山,為平視的視角。(C)描寫天色由黃昏至黑暗,與視角無關。(D)描寫帶著僕人開闢荒涼的西山,與視角無關。51、(C)下列關於「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的敘述,何者有誤? (A)單調又重複的動作,暗示作者的苦悶並沒有得到排解 (B)句短而意連,概括了一連串的活動 (C)對顏色的形容展現豐富的視覺美感 (D)勾勒作者恣意而遊,隨遇而安,一醉方休的神態解析:(C)句中沒有描寫顏色。52、(C)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句意說明,何者有誤? (A)「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是指其有罪被貶,故常存戒懼之心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意謂登上西山後,才知西山的雄偉高峻 (C)「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是說精神頹喪,藉酒澆愁,並醉到不省人事 (D)「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除點明題旨外,亦強調西山之遊的獨特與可貴解析:(C)開懷暢飲,已然醉倒,不覺時間流逝而流連忘返。53、(A)王老師上完〈始得西山宴遊記〉一課後,請同學發表感想。請問哪位同學的敘述有誤? (A)劉小明:柳宗元因為位高權重,而有遊玩的機會 (B)張大平:《唐宋八大家文鈔》中應該有收錄原文 (C)林小美:柳宗元的寓言也寫得很出色 (D)陳阿芳:「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是柳宗元進入忘我境界的寫照解析:(A)本文為柳宗元遭貶永州時所作。54、(B)下列〈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句中,何者表現出柳宗元體會到「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的感受?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C)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D)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解析:(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前的遊玩狀況,「始遊西山」以後是「猶不欲歸」。(B)17 「始遊西山」後體會到的定靜安適,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前的遊玩狀況。(D)「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前的遊玩狀況。55、(D)由「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可知,柳宗元以造訪西山為宴遊之始的原因是什麼? (A)西山之遊讓作者發現大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 (B)西山之遊,是作者至永州後的第一次遊賞 (C)西山之遊後作者決定歸隱山林,展開隱居生活 (D)西山之遊是作者心境上的一個轉折,一個新的開始解析:(D)柳宗元表明自己攀登西山之前,由於無法擺脫心中的憂懼,雖然也曾四處遊逛,但都只是聊以解憂而已;必得等到登上西山之後,才從西山的高聳特立,體會到崇高寧靜的自信,感受到忘懷得失的舒坦。56、(D)〈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柳宗元的「道家」胸懷? (A)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B)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C)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D)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解析:(A)意謂隨興遊玩,玩得盡興,不論多遠都去。(B)意謂為了紓解鬱悶、放鬆心情而到處漫遊。(C)意指倒出壺裡的酒,盡情地喝;喝醉了就互相把頭靠在別人身上躺著。(D)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意近於《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57、(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句意說明,何者正確? (A)「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側寫西山之人跡罕至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言心靈與萬物同歸於寂滅 (C)「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意謂西山地勢平廣,土地荒涼 (D)「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意謂天色漸暗,然因被貶謫而無法回家解析:(B)意謂整個人進入忘我的境界。意近於《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C)意謂登上西山後,才知西山的雄偉高峻。(D)謂天色由黃昏到黑暗,然而直到暗得看不見東西,還是戀戀不捨離去。58、(C)下列關於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和歐陽脩〈醉翁亭記〉的比較,何者有誤? (A)二文均作於作者遭到貶謫的時候 (B)柳宗元遊西山前心情憂懼抑鬱,希望寄情山水;歐陽脩的內心雖抑鬱失意,意態卻豁達開朗,把遊山玩水的樂趣寄託在飲酒之中 (C)寫作當時柳宗元在柳州,歐陽脩在滁州 (D)柳宗元運用襯托的手法描寫西山景色;歐陽脩運用剝殼見筍法描述醉翁亭的景色解析:(C)柳宗元在永州。(D)〈醉翁亭記〉的描寫是由遠山而近山,由山而水,由水而亭,由亭而人,由人的行為而人的內心世界,逐層推展,先是遠景,再是近景,然後是特寫。59、(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句意說明,何者錯誤? (A)「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是感慨浮雲蔽日,小人紊亂朝政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是說作者遍覽永州山水的行動 (C)「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是說以前遊賞的都不算,從這一次開始,才算是真正的遊賞 (D)「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是說暮色漸暗,景物雖已看不清楚,但仍不想回去解析:(A)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60、(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岈然洼然,若垤若穴:錯綜 (B)自遠而至,至無所見:回文 (C)縈青繚白:轉化 (D)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互文解析:(A)為錯綜的交錯語次。原句為「岈然若垤,洼然若穴」。(B)「至」字頂針。(C)借代。「青」借代為青山,「白」借代為白雲。(D)「施施」、「漫漫」為類疊。61、(C)下列「 」中的字,何者使用轉品法? (A)引「觴」滿酌 (B)不知日之「入」 (C)更相「枕」以臥 (D)外與天「際」解析:(A)名詞。酒杯。(B)動詞。沉沒。(C)名詞作動詞用。以頭枕物。(D)動詞。接合。62、(B)下列選項中,何者使用描寫顏色的方式,來增加文章的美感? (A)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B)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C)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解析:(A)既寫山也寫自己。西山與天地同在,與永恆並存;而此刻的我亦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為單純的描寫,無使用顏色。(B)「青」借代為青山,「白」借代為白雲,均為該景物的顏色。(C)描寫西山的荒涼與不易攀登。為單純的描寫,無使用顏色。(D)描寫發現西山前的隨意遊賞。為單純的描寫,無使用顏色。63、(D)「然」字常用來表示某種樣態,如「儼然」指「整齊的樣子」。下列何者不是這種用法? (A)岈然 (B)洼然 (C)頹然 (D)必然解析:(A)隆起的樣子。(B)凹下的樣子。(C)醉倒的樣子。(D)必定如此。然,如此。64、(A)下列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修辭說明,何者有誤? (A)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排比 (B)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明喻 (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對偶 (D)施施而行,漫漫而遊──17 類疊解析:(A)「至」字頂針。(B)「若」垤「若」穴。(C)「縈青」與「繚白」為句中對。(D)「施施」、「漫漫」為類疊。65、(A)〈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使用哪種手法來描寫西山的高峻? (A)側面襯托 (B)正面描寫 (C)對比 (D)象徵解析:(A)以描寫登上西山的最高峰後,看到許多山皆在「袵席之下」,以及山勢隆起或低下的樣態,來說明西山是永州一帶最高的山。66、(A)下列「 」中的字,何者與「窮山之高而止」的「窮」字使用相同的修辭法? (A)望西山,始指「異」之 (B)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D)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解析:(A)與題幹皆為轉品。形容詞作動詞用。以……為異。(B)動詞。收縮。(C)名詞。「青」借代為青山。(D)副詞。暗。67、(B)下列關於借代法的說明,何者錯誤? (A)「縈青繚白」中,「青」借代為青山,「白」借代為白雲 (B)「傴僂提攜」中,「傴僂」和「提攜」均借代為老人 (C)「卒以此死東市」中,「東市」借代為刑場 (D)「非久於布衣者也」中,「布衣」借代為平民解析:(B)「提攜」借代為孩童。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C)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D)出自方孝孺〈指喻〉。68、(C)下列選項中,何者的結構和「心凝形釋」相同? (A)幽泉怪石 (B)黃髮垂髫 (C)世衰道微 (D)縈青繚白解析:(A)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B)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C)與題幹皆為名詞+動詞+名詞+動詞。(D)動詞+名詞+動詞+名詞。69、(A)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同義複詞」? (A)不與「培塿」為類 (B)莫得「遯隱」 (C)攢蹙「累積」 (D)皆在「袵席」之下解析:(A)為疊韻連綿詞。(B)「遯」、「隱」皆指隱匿。(C)「累」、「積」皆指聚集、堆積。(D)「袵」、「席」皆指臥席。70、(C)下列「 」中的字,何者是名詞?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B)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C)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D)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解析:(A)形容詞。曲折。(B)動詞。至。(C)臥席。(D)動詞。窮盡。71、(B)下列選項中,何者的詞語結構為「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A)幽泉怪石 (B)縈青繚白 (C)心凝形釋 (D)攢蹙累積解析:(A)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C)名詞+動詞+名詞+動詞。(D)動詞+動詞+動詞+動詞。72、(B)使用排比法往往可達到加強語氣的效果。下列選項中,何者使用了這種寫作手法? (A)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D)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解析:(A)「臥」字頂針。(B)「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排比。此三句結構及意象性質皆相同,故有加強語氣的效果。(C)「至」字頂針。(D)「施施」、「漫漫」為類疊。73、(D)詩人常用轉化法來描寫山,下列何者不屬之? (A)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B)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C)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D)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解析:(A)敬亭山正在與自己對看。為轉化法中的擬人。出自李白〈獨坐敬亭山〉。【語譯】我和敬亭山相互對看,彼此都不覺得厭煩。(B)青山想和人說話。為轉化法中的擬人。出自辛棄疾〈菩薩蠻〉。【語譯】青山也想和位居高官的人對話,接連而來的萬匹馬沒有辦法一一細數。(C)青山和我彼此相對看。為轉化法中的擬人。出自辛棄疾〈賀新郎〉。【語譯】我看著青山,覺得它的模樣真是美好,想來青山看到我也會有這種感覺。(D)由「似」字可知為譬喻法。出自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語譯】海邊的山峰如同劍鋒,在這悲秋的季節,處處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腸。74、(C)「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使用了頂針法,下列選項中,何者沒有使用頂針法?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B)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C)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D)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解析:(A)「師」字頂針。出自韓愈〈師說〉。(B)「卒」字頂針。出自方苞〈左忠毅公軼事〉。(C)層遞。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D)「山」字頂針。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75、(C)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是動詞?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C)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D)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解析:(A)向;往。(B)接合。(C)名詞。酒杯。(D)暗合;融合。76、(C)下列古籍中,何者沒有記錄柳宗元的生平或作品? (A)《新唐書》 (B)《古文觀止》 (C)《昭明文選》 (D)17 《唐宋八大家文鈔》解析:(A)北宋歐陽脩、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B)清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兩人選編和注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散文選本之一。書中選編上起先秦下至明代的散文作品,其中絕大多數為古文,少數為駢文中的經典作品。(C)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收錄先秦至齊梁作品,因此不可能出現唐代的柳宗元。(D)明末茅坤選輯《唐宋八大家文鈔》,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77、(B)下列關於韓愈、柳宗元的比較,何者錯誤? (A)韓、柳在提倡古文,反映時世、關懷民生等方面,主張是一致的 (B)韓愈提倡儒道,排斥佛老;柳宗元的思想立場與其一致 (C)韓愈撰文常自稱「昌黎韓愈」,故世稱韓昌黎;柳宗元為河東解縣人,故世稱柳河東 (D)韓愈曾因諫迎佛骨被貶至潮州;柳宗元則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解析:(B)柳宗元出入儒、釋、道三家,並不排斥佛老。78、(B)著名的古文家多有其主張與表現,下列有關古文家的敘述,何者有誤? (A)韓愈反對六朝駢儷的文風,提倡質樸的散文,主張「文以載道」 (B)柳宗元的文章雄深雅健,其寓言以說理為主,犀利勝過先秦諸子 (C)歐陽脩反對內容空洞、辭藻華麗的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詩文,力主明道致用 (D)方苞主張文章的義法,強調文章的內容與形式解析:(B)柳宗元的寓言以諷喻時事為主。79、(D)下列關於柳宗元的敘述,何者有誤? (A)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B)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C)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世稱「韓柳」 (D)世稱柳河東、柳三變解析:(D)柳三變指柳永。80、(D)下列關於柳宗元文章風格的說明,何者有誤? (A)人物傳記刻劃精細,形象鮮明 (B)論說文結構嚴密,思想深刻 (C)山水遊記文筆清麗,情景交融 (D)寓言作品長篇鋪陳,含義隱微解析:(D)寓言作品短小警策,含義深遠。81、(D)下列文學評論,何者不是在說明柳宗元的文章風格? (A)永州諸記,峭拔緊潔,其小語之冠乎 (B)摹寫山水,以抒其抑鬱,則峻潔精奇,如明珠夜光,見輒奪目 (C)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為文,琢句鍊字,無不精工 (D)陳言務去,言必己出,強調創造解析:(A)由「永州諸記」可知。明王世貞言。(B)由「摹寫山水,以抒其抑鬱」可知。宋黃震言。(C)由「子厚」可知。清劉大櫆言。(D)此為韓愈的文章風格。82、(A)下列關於柳宗元的敘述,何者有誤? (A)古文與詩的成就都高,古文與韓琦齊名,世稱「韓柳」 (B)其文有「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的美譽 (C)擅寫寓言,常從日常事物取材來剖析世情 (D)博覽群書使其文章長於議論、鞭辟入裡解析:(A)與韓愈齊名。83、(A)下列何者不屬於柳宗元的文學成就? (A)蘇軾稱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B)詩作屬山水派,清新自然 (C)擅於寫景,其山水遊記以〈永州八記〉最有名 (D)寓言作品遠追先秦諸子之成就,以〈三戒〉最有名解析:(A)此為蘇軾稱讚韓愈之語。84、(D)如果柳宗元來到現代出書,則他最不可能是以下哪本書的作者? (A)《第一次寫山水遊記就上手》 (B)《八記震天下》 (C)《我在永州的生活》 (D)《唐代社會亂象揭祕》解析:(D)柳宗元為山水詩人,故不會揭發社會亂象。85、(D)下列選項中,何者歌詠的人物為柳宗元? (A)英傑那堪屈下僚,便栽門柳事蕭條。鳳凰不共雞爭食,莫怪先生懶折腰 (B)投老歸耕白下田,青苗猶未罷民錢。半山春色多桃李,無奈花飛怨杜鵑 (C)死即可見左光斗,生不願作洪承疇。東風吹上梅花嶺,還剩幾分明月影 (D)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舊澤尚能傳柳郡,新亭誰為續柑香解析:(A)由「栽門柳」、「懶折腰」可知為陶淵明。出自胡曾〈彭澤〉。【語譯】英雄豪傑之士哪裡能屈居為低下的官僚,因此在門口栽種了柳樹,展現寂寥冷清的氣氛。鳳凰不會和雞爭搶食物,別怪先生懶得彎腰鞠躬。(B)由「青苗」、「罷民錢」、「半山」可知為王安石。出自宋〈詠王安石〉。【語譯】辭官回到鄉下去耕田,推行的青苗法還沒有展現讓人民不用繳錢的功效。半山的春天開了許多桃花李花,無奈這些隨風飄散的花兒在怨著杜鵑。(C)17 由「左光斗」、「梅花嶺」可知為史可法。出自舒位〈弔史可法〉。【語譯】死了就可以見到恩師左光斗,活著時絕對不做像洪承疇一樣的叛國賊。春風吹上了梅花嶺,還剩下多少明月的影子。(D)由「柳郡」、「新亭」可知為柳宗元。出自柳州柳宗元祠聯。【語譯】歷經了十年才憔悴地到達秦京,結果哪料到又去了嶺外。過去的恩澤還能傳播到柳郡,新亭要為誰延續柑的香氣呢。86、(A)「『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柳宗元因參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後半生流徙於荒蕪的南方。但是他在這段期間內仍致力創作,成就極高。韓愈評其文(甲),似(乙)。他的遊記作品文筆清麗,將不得志的心境寄託於(丙)之中。」(甲)(乙)(丙)依序應填入何者? (A)雄深雅健/司馬子長/山水 (B)俊逸清新/李白/創作 (C)沉鬱雄渾/杜甫/詩酒 (D)平易近人/白居易/山水87、(D)若想在網路上搜尋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資料,則下列何者不宜作為關鍵詞? (A)唐宋八大家 (B)中唐山水詩人 (C)以柳易播 (D)抗顏為師解析:(A)唐宋八大家為: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C)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中,記載柳宗元曾自願代替劉禹錫到更偏遠的播州任職。(D)此為韓愈。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自言不敢為人師。88、(C)下列關於柳宗元詩文特色的敘述,何者正確? (A)寓言作品汪洋恣肆,多發為長篇 (B)為文提倡「義法」,注重文章的內容及形式 (C)山水遊記文筆清麗,情景交融 (D)詩歌則怪誕奇險,勇於獨創解析:(A)寓言作品短小警策,含意深遠。(B)此為方苞的文學主張。(D)此為韓愈的詩歌特色。89、(C)下列關於唐宋古文八大家的說明,何者完全正確? (A)韓愈首倡古文運動,並成功使古文完全取代駢文 (B)柳宗元少年時得到《昌黎先生文集》殘本後,便手不釋卷地苦讀 (C)歐陽脩是北宋文壇的領袖,喜好提攜後進 (D)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成功推行了新政解析:(A)韓愈不是古文運動之首倡者,在韓愈之前已有陳子昂等人提倡,且古文在唐代並未取代駢文,要到宋代古文運動才算成功。(B)此為歐陽脩。柳宗元和韓愈為同時代的人物,且彼此為好友,故不可能在年少時得到韓愈文集的殘本。(D)王安石新法由於操之過急,所用非人,再加上保守勢力群起反對,終歸失敗。90、(B)「眼前的高山峻石□□□□,峭拔的姿態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與脆弱。」以上□□□□內,不適合填入下列哪個詞語? (A)嶔然相累 (B)判若雲泥 (C)並概青雲 (D)聳入雲霄解析:(A)比喻山石高聳凸出。(B)比喻高低、好壞相差懸殊。(C)形容山勢高峻,與天雲齊平。(D)形容建築物或山勢極高。91、(C)下列選項中的成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殆忽職守 (B)白雲滄狗 (C)茍延殘喘 (D)攜來攘往解析:(A)殆→怠。「怠忽職守」指工作態度不夠認真負責或無法完成交付的任務。(B)滄→蒼。「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C)指勉強存續生命。或比喻勉強撐住局面。(D)攜→熙。「熙來攘往」形容行人來往眾多,非常熱鬧。92、(C)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山勢的高峻? (A)高山仰止 (B)嘯傲煙霞 (C)嵯峨崢嶸 (D)仰之彌高解析:(A)道德崇高,使人仰慕。(B)堅持不出仕而隱居鄉野。(D)愈仰望就愈覺得高大。比喻學問淵博,令人佩服。93、(C)下列詞語中,何者的意義與其他三者相異? (A)引觴滿酌 (B)銜觴賦詩 (C)杯弓蛇影 (D)浮一大白解析:(A)指開懷暢飲。(B)指喝酒作詩。(C)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惶。相傳杜宣夏至日赴宴,見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飲。酒後胸腹極痛,醫治不癒,後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於是病痛立刻痊癒。(D)本指罰酒。後引申為滿飲或痛飲。浮,罰。94、(B)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文中可見韓愈讚美其顯露出眾的才華,下列何者適合用來形容柳宗元? (A)樗櫟之材 (B)頭角崢嶸 (C)斗筲之材 (D)吳下阿蒙解析:(A)比喻平庸無用之材,或自謙才能低下。樗櫟,音ㄕㄨ ㄌㄧˋ。(B)形容才華洋溢,能力出眾的年輕人。崢嶸,顯露、傑出的樣子。(C)比喻氣量狹小的人。亦用以自謙才疏學淺。(D)比喻人學識淺陋。阿蒙,指三國名將呂蒙。原習武略,後聽從孫權勸說,篤學不倦,幾年之後,學識英博。【語譯】(柳宗元)雖年紀輕,已經卓然自立,考取進士,顯露出超過一般人的才華,大家稱讚柳家有了能光耀門楣的兒子。95、(D)下列詞語中,何者的意思和其他三者不同? (A)自在無憂 (B)心廣體胖 (C)心曠神怡 (D)心照不宣解析:(A)形容心境安適的狀態。(B)比喻心懷坦蕩,體貌自然舒泰。(C)指心情開朗,精神愉悅。(D)指彼此心裡明白,不必言語說明。96、(D)「玉山諸峰,□□□□,登臨其上,令人有『山到絕頂我為峰』的豪情氣概。」以上□□□□中,不可17 填入下列何者? (A)峨然矗立 (B)並概青雲 (C)疊嶺群巒 (D)若垤若穴解析:(A)形容山勢高聳直立。(B)形容山勢高峻,與天雲齊平。(C)層層相疊的山峰丘嶺。形容山勢高峻險阻。(D)指山的高低起伏,像蟻穴外的小土堆和洞穴一樣。是由高處往下看的景色。97、(A)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何者使用不當? (A)李老伯平日常捐獻物資給偏遠地區孩童,受過他幫助的人多到「罄竹難書」 (B)現在許多藝人為了賣弄學識,常斷章取義引用名人話語,但常常只是「拾人牙慧」罷了 (C)你叫一個過著「捉襟見肘」日子的人炒房地產,無非是強人所難 (D)他在接手這項工作後,諸多棘手的問題便「接踵而至」解析:(A)指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B)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C)指人衣衫破敗。比喻生活極為窮困,或是無法顧及整體,照顧不周的窘態。(D)一個接著一個,形容連續不斷。98、(D)下列各組□中的字,何者皆為動物? (A)雞鳴□盜/首如飛□ (B)飛□走壁/打草驚□ (C)對□彈琴/販夫走□ (D)魯魚亥□/雪泥□爪解析:(A)狗。「雞鳴狗盜」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的門客,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而脫難/蓬。「首如飛蓬」指頭髮散亂像飛散的蓬草。比喻無心化妝打扮。(B)簷。「飛簷走壁」指能在屋簷、牆壁行走如飛。形容行動矯捷,武技高超/蛇。「打草驚蛇」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察覺,預先防備。(C)牛。「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或講話不看對象。相傳古人公明儀曾為牛彈琴,但牛依然低頭而食,聽而不聞,因為人類的音樂,對牛而言並不適合/卒。「販夫走卒」指經營小本生意或替人跑腿的人。泛指生活在下階層的老百姓。(D)豕。「魯魚亥豕」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鴻。「雪泥鴻爪」指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99、(C)下列「 」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 (A)從這裡到隔壁小鎮的距離「一箭之遙」,需走二天才能到達 (B)他們兩人志同道合,在工作上「狼狽為奸」,默契十足 (C)父母雙雙過世後,「孑然一身」的他更顯孤單 (D)經過歲月的剝蝕,石碑上的文字已「文采斐然」,難以辨認解析:(A)比喻不遠的路程、距離。(B)狼與狽相互合作,傷害牲畜。比喻彼此勾結做壞事。(C)形容孤單單一個人。(D)形容有文采的樣子。100、(B)下列「 」中的成語,何者運用有誤? (A)忙碌的老吳總是嚮往「科頭箕踞」、歸隱自然的生活 (B)陳攝影師最喜歡去河邊拍攝「枕流漱石」的美景 (C)犯下連續殺人罪行卻毫無悔意的犯人真是「死有餘僇」 (D)對物質享受不多要求的人,才能享受「曲肱而枕」的愜意生活解析:(A)不戴帽子,兩腿分開而坐。比喻過著無拘無束、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B)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C)形容罪惡深重,雖受殺戮也難贖其罪。僇,殺戮。(D)比喻安於貧困的生活。曲肱,彎著胳膊當枕頭。101、(A)成語有錯綜變化的特性,比如「驚天動地」便是交錯使用「驚動」與「天地」,下列各組成語中,何者亦使用這種方式? (A)陰錯陽差/胡思亂想/采風問俗 (B)心浮氣躁/居心叵測/光宗耀祖 (C)感激涕零/此起彼落/形單影隻 (D)花態柳情/捕風捉影/狐假虎威解析:(A)「陰陽」、「差錯」/「胡亂」、「思想」/「采問」、「風俗」。(B)「心氣」、「浮躁」/「居心叵測」並非錯綜,而是賓語前置的結構方式/「光耀」、「祖宗」。(C)「感激涕零」並非錯綜/「彼此」、「起落」/「形影」、「單隻」。(D)「花柳」、「情態」/「捕捉」、「風影」/「狐假虎威」並非錯綜。102、(A)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運用正確? (A)攻頂玉山後,一切美景皆在「袵席之下」,令人心曠神怡 (B)王先生慷慨捐獻、急功好義的精神值得大家「群起效尤」 (C)何先生一向清廉,沒想到卻因他人誣陷而鋃鐺入獄,令人不禁有「松柏後彫於歲寒」之嘆 (D)少年得志的他前程似錦,可惜「莫得遯隱」,英年早逝解析:(B)「群起效尤」指大家紛紛仿效惡行。為負面用語。(C)「松柏後彫於歲寒」比喻君子雖處困境而仍堅守氣節。(D)「莫得遯隱」指由高處俯瞰,則一覽無遺。103、(C)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人們常以為懂得一切真相,其實大部分都像「瞎子摸象」一般 (B)許多政客以「譁眾取寵」的方式獲得選票,當選後卻無視選民的期待 (C)現在臺灣高等教育普及,大學生已是「碩果僅存」 (D)因為綁票事件頻傳而將子女關在家裡,似乎有些「矯枉過正」解析:(A)幾個盲人摸大象的身軀,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摸到的部分是大象的整個形象。比喻觀察判斷事物以偏概全。(B)指以迎合眾人的言語行動來博取他人的注意。(C)僅殘存下來的大果實。比喻唯一仍然存在的人或物。(D)指糾正過度,不符合中庸之道。17 104、(B)下列「 」中詞語的運用,何者錯誤? (A)資訊發達的網路世界消弭了空間距離,創造出「無遠弗屆」的地球村 (B)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尺寸千里」,明明近在眼前,卻無法說出彼此的情意 (C)這幅工筆風俗畫精細寫實,「寸馬豆人」,令人悠然神往 (D)恐怖攻擊使西方世界人心惶惶,各個機場「草木皆兵」解析:(A)形容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B)指千里之廣的景物,如收縮在眼前尺寸之地。(C)形容繪畫中人物的微小。(D)指見到風吹草動,都以為是敵兵。比喻緊張、恐懼,疑神疑鬼。105、(B)「阿里山上林木蓊鬱、□□□□,漫步其間令人忘懷得失。」下列選項中,何者可以填入□□□□中? (A)青黃不接 (B)青環白繞 (C)〈陽春〉〈白雪〉 (D)青紅皂白解析:(A)指作物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接濟。青,指還沒成熟的綠色農作物。黃,指黃熟的穀物。(B)青山白雲繚繞在四周。(C)樂曲名。傳說為春秋時晉師曠或齊劉涓子所作。後引申為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D)指各種不同的顏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皂,黑色。106、(C)「今之世,不聞有師;有,(甲)以為狂人。(乙)獨韓愈奮不顧流俗,(丙)輒譁笑之,(丁)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上文節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請排出正確的順序: (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解析:(C)首句直接挑明在當今的社會風氣下,已沒有「老師」的存在,接著話鋒一轉接「有(老師)」,則可由此推測,在不符合社會風氣下的「有老師」這件事,將會招致他人的排擠,因此先接(丙)。眾人不以嘲笑當老師的人為滿足,更進一步地將他當成「狂人」,故(丙)後接(甲)。由首句至(甲),皆在描寫世人譏笑抗顏為師者的風氣,但至此作者話鋒又一轉,寫韓愈無視此風氣,執意為他人師的態度,故接(乙)。韓愈並因此必須忍耐他人的譏笑辱罵,故最末皆(丁)。【語譯】現在這個世上,沒聽說過還有老師;如果有人被稱為老師,大家就譁然譏笑他,把他當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一般的流俗習慣,敢於忍受別人的譏笑和辱罵,招收後學青年,並寫了〈師說〉一文。107、(D)「閒來無事,偷得浮生半日閒,登山臨水,□□而行,漫漫而遊,不亦樂乎!」以上□□□□中,不適合填入下列何者? (A)施施 (B)遲遲 (C)徐徐 (D)忽忽解析:(A)腳步緩慢的樣子。(B)行走緩慢的樣子。(C)遲緩的樣子。(D)迷惘的樣子。108、(C)下列文句中,何者的連接詞或語助詞使用不當? (A)當季的芒果既新鮮又好吃,一箱竟然只賣兩百元,實在太划算了 (B)雖然他從前常占我便宜,但是對於他的要求,我還是不忍拒絕 (C)他是個外表和善而且內心狡詐的人,和他共事,我們還是小心為妙 (D)那位大明星到夜市品嘗小吃,雖然事先已經通知相關單位,但還是擁入圍觀人潮,造成交通堵塞解析:(C)「而且」表示順接的關係,但「外表和善」和「內心狡詐」是截然相反的關係,因此應改用「卻」以表示語氣轉折。109、(C)「與其遭逢牢獄之災而每天□□不已,不如平日就奉公守法,不做壞事。」□□中不可填入以下何者? (A)惴慄 (B)惶恐 (C)孜孜 (D)恐懼解析:(A)憂心恐懼。(B)恐懼不安的樣子。(C)勤勉不懈。110、(A)「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甲)影布石上,(乙)往來翕忽,(丙)怡然不動,(丁)俶爾遠逝,似與遊者相樂。」上文節自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請排出正確順序: (A)甲丙丁乙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甲乙解析:(A)本段的主語為「魚」,由首二句可知主要在描寫魚群在水中游動的樣子。因此,由「日光下澈」可知,有「日光」就會有「影子」,故接(甲)。而由最末句「似與遊者相樂」可知,既有「相樂」,則前面應接有所互動、描寫動態的文句,符合此條件的為(乙)和(丁),再由語意推知,小魚游遠游近,行蹤捉摸不定,故先接(丁)再接(乙)。而「怡然不動」則是形容小魚靜止不游時的影子,而此影子是藉由「日光」而布在「石上」的,故接在(甲)後。【語譯】潭中約有一百多條魚,都好像無所依託地在空中游動著。日光一直照射到清澈的水底,小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牠們有時呆愣在那裡不動,有時又忽然向遠處游去,往來非常迅速,好像在與遊人逗樂。111、(A)「一旦臨小利害,(甲)落陷穽,不一引手救,(乙)僅如毛髮比,(丙)反擠之,(丁)又下石焉者,(戊)反眼若不相識。皆是也。」上文節自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請排出正確順序: (A)乙戊甲丙丁 (B)丁甲乙戊丙 (C)戊丁甲丙乙 (D)丙甲丁乙戊解析:(A)首句言「小利害」,則由文意推敲,則知接下來將描寫此「小利害」有多「小」,故接17 (乙)。接著寫若面臨利害時多數人的反應,故接(戊)。人們一旦翻臉不認人後,不僅不伸出援手,反而還落井下石,故後依序接(甲)(丙)(丁)。【語譯】一旦碰到一點小利害,即使只像毛髮那麼小,就翻臉不認人。朋友掉下陷阱,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推擠他,又丟下石頭,這樣的人,到處都是。112、(B)「漫步山中幽徑,忽聞□□之聲,尋聲細訪,原來是一彎細流,正輕輕地吟唱。」下列詞語,何者不適合填入□□中? (A)潺潺 (B)涓涓 (C)瀯瀯 (D)淙淙解析:(A)形容流水聲。(B)細水慢流的樣子。非形容水聲。(C)形容流水聲。(D)形容流水聲。五、閱讀測驗1、下列引文節錄自柳宗元〈蝜蝂傳〉,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1)(A)本文諷刺的是下列哪一種人? (A)貪婪無知者 (B)努力做事者 (C)卑躬屈膝者 (D)奸僞詐騙者解析:(A)由文中所述「行遇物,輒持取」、「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可知蝜蝂生性貪婪,由此可知作者主要是藉此諷刺貪婪無知者。(2)(C)下列何者不是蝜蝂所具有的特徵? (A)擅長背負 (B)喜歡爬高 (C)好吃懶動 (D)常常摔倒解析:(A)由「善負小蟲」可知。(B)由「又好上高」可知。(D)由「躓仆不能起」可知。【語譯】蝜蝂,是一種善於背物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往往拿取過來,抬起牠的頭來背著。背的東西越來越重,即使疲困到極點還是不停止。牠的背部粗澀不光滑,堆積在背部的東西因此不會散落下來。(因為背負太多東西,)最後跌倒在地爬不起來。人們有時可憐牠,替牠除去背上的物品。如果牠能夠爬行,卻又照舊拿取東西。牠又喜歡爬上高處,用盡牠的氣力也不肯停止,直到摔落在地上而死。2、下列引文節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1)(C)下列「 」中的文意說明,何者錯誤? (A)「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指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B)「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指韓愈面色嚴正不屈地擔任老師 (C)「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指世人受到韓愈感化,開始大肆批評不懂求師問道的人 (D)「愈以是得狂名」指韓愈因好為人師,所以被稱為狂人解析:(C)指世人群聚謾罵、侮辱好為人師的韓愈。【語譯】孟子說過:「人們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而現在這個世上,沒聽說過還有老師;如果有人被稱為老師,大家就譁然譏笑他,把他當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一般的風俗習慣,敢於忍受別人的譏笑和辱罵,招收後學青年,並寫了〈師說〉一文,於是態度剛正不屈地做起老師來。世人果真都覺得奇怪,相聚謾罵,手指目視,互相拉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甚至造謠汙衊,以攻擊韓愈。他因此被看作是「狂人」。(2)(D)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A)稱許世人不事師的社會風氣 (B)譏諷韓愈之所以遭到人們謾罵都是咎由自取 (C)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像韓愈一樣為人師表 (D)描寫韓愈不隨波逐流的自我堅持3、下列引文出自柳宗元〈臨江之麋〉,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1),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釋】(1)麑:音ㄋㄧˊ。小鹿。(1)(A)由文中可以看出麋麑的哪種行為? (A)依仗人勢,以親近非我族類 (B)憑藉一技之長,而目中無人 (C)趁著時局紛亂,而到處偷吃鄰人農作 (D)以上皆是(2)(C)文中哪一個角色是柳宗元嚴厲譴責的對象? (A)臨江之人 (B)麋麑 (C)家犬 (D)外犬解析:17 (A)只鎮壓家犬,卻未教導麋麑正確認清敵友。(B)太過依賴主人,太過相信朋友(牠以為的朋友家犬),所以至死不悟是咎由自取,可是來自客觀的環境,本文對麋是批判中帶有同情的。(C)本文主要批評的是犬,尤其是家犬兩面派的表現,在主人威勢下能夠皆如人意,但從「時啖其舌」可見其殘暴的本質仍時時透顯出來。(D)外犬表現出殘暴,不若家犬之內心殘暴而面帶偽善。【語譯】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打獵抓到一隻小鹿,把牠帶回家來飼養。一進門,家裡的那群狗看見小鹿,便流著口水,豎起尾巴跑過來。主人憤怒地大聲呵斥,把狗嚇走。此後,主人天天抱著小鹿和狗親近,教狗不要傷害牠,漸漸讓小鹿跟狗在一起玩。日子長了,狗便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和小鹿遊戲。小鹿稍大一點,就忘記自己是鹿,以為狗真是自己的好朋友,跟狗碰撞翻滾,更加親熱。狗因為害怕主人,只好陪著小鹿玩;但狗還是常常饞得直舔自己的舌頭。  三年後,小鹿出了大門,看見路上有一大群外邊的狗,便跑過去想跟牠們一起玩。那些狗看見小鹿,又高興,又惱怒,一起把牠咬死吃掉,只剩下皮毛骨頭亂七八糟地散在路上。小鹿到死也不明白是怎麼死的。4、下列引文節錄自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1)(C)本文透露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A)自始至終都感到快樂 (B)自始至終都感到悲傷 (C)先快樂後轉為悲淒 (D)心如止水,無所謂快樂或悲傷解析:(C)本文前半描述在山中所見之景,與因景而生的愉悅之情,後寫因為杳無人跡而產生的淒愴之感,故為先樂後悲。(2)(D)下列選項中,何者不是描寫水的清洌? (A)全石以為底 (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C)日光下澈 (D)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解析:(D)描寫岸邊的岩石。【語譯】從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一片竹林,聽到好像玉環相撞般的流水聲,心裡很高興。砍去竹子,開出一條小道,走過去,看到下邊是一個小水潭,水特別清涼。潭底是一塊完整的石頭,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向上翻捲露出水面,有的成為水中高地,有的是小島嶼,有的高低不平,有的是一般的岩石。潭邊翠綠的樹枝和藤蔓互相蒙蓋纏繞,搖動連綴,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飄動。潭中約有一百多條魚,都好像無所依託地在空中游動著。日光一直照射到清澈的水底,小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牠們有時呆愣在那裡不動,有時又忽然向遠處游去,往來非常迅速,好像是在與遊人逗樂。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遠遠望去,注入潭中的小溪像是北斗星座那樣曲折,又如蛇行那樣蜿蜒,有的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晦暗,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流岸石犬牙交錯,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潭邊,四面竹樹環繞,落寞無人,使人心神淒惻,寒氣透骨,這真是一個寂靜寒冷而且幽深的地方。因為這裡環境過於冷清,不可長久停留,便記下上述的情景而後離去。5、下列引文節錄自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寒食後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1)(A)文中描述的是哪個季節? (A)春 (B)夏 (C)秋 (D)冬解析:(A)由「寒食」、「桃花」可知為春。(2)(B)作者為什麼「急與桃花作別」? (A)將遠行至異地 (B)雨水會打落桃花 (C)花季將過,無花可賞 (D)急著避雨,不及賞花解析:(B)由前句「此雨為西湖洗紅」可知,這場即將降下的雨將打落許多桃花,桃花一旦被雨打落,就無花可賞了,因此要趁著下雨前趕緊和還留在枝上的桃花作別。6、下列引文節錄自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迴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謀,瀯瀯之聲與□謀,悠然而虛者與□謀,淵然而靜者與□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1)(C)文中「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一語,可看出作者的哪種心情與堅持? (A)熱愛自然 (B)喜事勞動 (C)除惡務盡 (D)積極奮鬥(2)(A)上文四個□17 處,依序應填入以下何者? (A)目、耳、神、心 (B)心、耳、神、目 (C)目、心、神、耳 (D)心、神、目、耳解析:(A)「清泠之狀」指潺潺流動的溪水,屬於視覺,故用「目」;「瀯瀯之聲」指溪水流動時發出的聲音,屬於聽覺,故用「耳」;「悠然而虛」指清靜空曠的景色,而這樣的景色與人清淨自適的精神相合,故用「神」;「淵然而靜」指深沉又幽靜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令人的心靈也跟著沉澱下來,故用「心」。【語譯】問小丘的賣價多少,說是僅僅四百文錢。我很喜愛憐惜它,就把它買了下來。李深源、元克己當時和我一起遊玩,都很高興,簡直可以說是喜出望外。我們馬上找來農具,鏟除雜草,砍去不好的樹木,燃起烈火把它們燒掉。於是好的樹木站立起來了,美的竹子顯露出來了,奇異的石頭也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了。站在小丘上四處望去,山顯得很高,雲在飄浮,溪水緩緩地流著,鳥獸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飛翔、追逐,這一切景象都歡樂地呈現在這小丘的下邊,爭相表演著它們的奇巧絕技。在這兒鋪席墊枕躺下,四周清新泠然的景色,盡收我的眼底;瀯瀯的流水聲,回響在我的耳邊;大自然的安閒、空曠跟我的精神多麼接近;我的心靈多麼像它那樣深沉而幽靜啊。不到十天就得到這樣兩個奇異美好的地方,恐怕古代愛好遊覽的人士,也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吧!1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