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长春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长春版

ID:1046653

大小:1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春版八年级下《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事”与“理”之间的关系2.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3. 体味本文诗意的语言美及作者美好的精神境界【重点难点】理解把握万物皆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一.导入新课关于狼的两个成语(生答)和狼有关的成语多是一些贬义词,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奔豕突(成群坏人乱窜);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凄厉)同学们听过狼嚎叫的声音吗?请闭上眼睛设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此时你的感觉如何?(恐怖,惊慌,)狼的这声嗥叫传达了什么讯息,你能否读懂?由此你想到什么?下面我们看作家利奥波德是如何解读的,出示题目《像山那样思考》PPT二.作者简介:(生读)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其中他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解题题目是一个短语,根据你对文章的预习,请同学们把题目补充完整,(提示:山会思考么?【拟人】它在思考什么?怎样思考的?【语气号召】要谁像山那样思考?)明确:(人类应当)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嗥叫声中隐藏的含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还要屈尊向山学习,像山那样思考?山对狼的嗥叫声是怎样思考的?人又是怎样思考的?让我们追寻着狼的嗥叫声,逐步揭开问题的答案。首先请同学们找一下文中哪个地方有关于狼的嗥叫的特写?(生答:第一段)三.品读赏析1.生齐读段一,划出关键词并思考,体会这一声音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喜怒哀乐?)                                    用心爱心专心   明确:对于这一声嗥叫,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生找关键词,从中体味出这声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学生自由发言)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理解。下面我们看,留意这声狼嗥的都有哪些事物?这一声对不同的生物有着怎样的意义?(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生读段二  (PPT)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反应的共同点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客观的”,它知道这声音里隐藏的更加深刻的含义。3、对这种只有山知道的所谓“秘密”和“隐藏的含义”作者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的?是一开始还是转变之后才有的? 哪个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生读6节)(PPT)明确:(生答。段4第一句)看见一只狼死去开始的。转变后才有的。当看到那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与前面的兴奋形成对比),垂死时的绿光”时,作者说“我察觉到,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没有狼的地方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新的东西”是什么,与前文哪些语句一致?(说白了就是前面山所领悟到的狼嗥中“隐藏的更加深刻的含义”) 这种“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究竟指什么?5、先来看作者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快速阅读4-6段,看能否从文中直接找出答案。(举手回答)明确:社会——“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大家的共识,有狼必打)自身——“那时,……,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追问:从作者枪杀狼来看,人类非要置狼于死地而后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用心爱心专心 讨论后明确:1、人从眼前利益出发,(狼少鹿多),对牧牛人来说,狼少牛多,可以直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2、狼在人的眼中是贪婪,狡猾,冷酷,嗜血的。狼的存在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尊严构成了威胁,从主观意志出发,那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要杀死这个十恶不赦的天敌。对自然的随意干涉,调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主宰。【 其实,狼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坏: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它不会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狼尊重每个对手,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而且据说狼的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如果它的伴侣弃它而去,他就会离开他的群体孤独一生。每当月圆之时对月悲鸣,表达对伴侣的思念,直至终老,一生不变。它的许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习。】6.当最后一只狼被杀后,有没有出现作者期望的“天堂”?自然界没有狼会怎样?默读7-9节,找出狼被杀后带来了哪些恶果?   明确:“ 鹿径皱皱巴巴,树苗被吃掉,鹿饿死,”第7段运用排比手法,连用一系列的“看见”写出了狼被消灭后出现的生态平衡遭破坏的严重后果。当鹿的数量因狼的消失急剧膨胀,对山来说这是一种灾难,而山的灾难最终导致了鹿的死亡。   第8段用形象的语言表明了生态平衡遭破坏后恢复的艰难。“疲惫”小结: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作者察觉到的“新的东西”,山所领悟的“隐藏的更加深刻的含义”:(学生总结发言)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PPT)狼的嗥叫声中饱含着大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状态吹响了告别的集结号,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生存环境——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认识变化过程:从开始对狼的肆意猎杀与破坏,到意识到保护环境,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补充:作者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的一个用心爱心专心 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了《沙乡年鉴》,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7.下面我们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齐读)(请解释两句话) 人似乎在为和平而奋斗,但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人们只顾维护眼前的利益、暂时的安全,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人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牺牲了与我们和谐共处的大自然。“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提问: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启示)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这就是作者由以人类为中心到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认识发展与提高。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8、回读第一段,思考狼嗥的含义?不驯顺、对抗性:狼对人类厮杀掠夺的反抗苦难是谁的,罪魁祸首是谁?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肆意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的灾难报复,蔑视: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因此说是骄傲的悲鸣,对生命权利被剥夺的悲怆。四、问题探究:1.遗憾的是人类往往忽视了狼的这一声嗥叫,忽视了这个荒野中得到的启示,因此屡遭大自然报复,举出事例?(图片展示)明确: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沙尘暴,酸雨,水体污染等,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终于明白了人类遭此报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人类是怎样思考的?山又是怎样去思考的? (PPT)山:从生态利益角度考虑,客观、无私、深刻、长久人:从眼前利益角度出发,主观、自私、肤浅、表面2.讨论:学完这篇文章后,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环境角度,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用心爱心专心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像每年的六月五日,为世界环境日,还有,水日,粮食日,气象日等。提示:1、不随地吐痰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5、保护臭氧层6、不随便丢垃圾7、垃圾分类8、回收废电池9、尽量不排放乌烟10、不浪费纸张《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讲的就是要有地道宽厚、尊重自然的品格和人生价值观念,要能包容天地万事的情操。我们应该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五、作业布置收集有关环保的歌曲,歌词。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