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21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积累本文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的方式,把握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惆怅之情。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②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2)一词多义①穷②梦③始(3)古今异义①漫漫而游古义:随意,任意。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②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不。今义:没有,不。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发生的动作或情况。④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⑤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虚词归纳①而
②之③为2.词类活用(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名词用作动词,做梦。(2)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名词作状语,每天。(3)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那样。(4)望西山,始指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5)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数词用作名词,一体。(6)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尽头。(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语句翻译(1)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译文: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译文: 答案 (1)于是附近几个州县的土地,都(像是)在(我们所坐的)席子下面。(2)醉了就互相枕着(身体)躺卧,睡着了进入梦乡。意有所至,梦也同往。1.题目中的“宴游”为何意?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紧扣“始”字的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答: 答案 (1)“宴游”,即“快乐游览”的意思。(2)本文写于宴游西山之后,作者并没有把题目拟为“西山宴游记”,而是在题目上加了“始得”二字,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才被揭示出来。“始”字看似平常,实则独具匠心。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题目中的“始得”二字既是游览的线索,也是精神线索,贯穿了山与西山,也将作者的情绪与雄浑的自然景象结合起来,物象具有层次感,文章错落有致,情感也跌宕起伏。题目上冠以“始得”,暗含初次知晓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之情。2.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答: 答案 异;特立;不与培为类。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笔?答:
答案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笔,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为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2.西山宴游让作者有“始得”之感,作者究竟有哪些获得?答: 答案 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的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对朝廷的罪责的恐惧也一扫而空。3.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答: 答案 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作者是怎样来写西山之景的?答: 答案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中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是多角度写登西山的所见所感,由俯视写视野之广,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写眼底所见,由远视以对比手法写西山的高峻;描写青山白水与天相接,由环视所见强调西山的高耸形象。作者还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尽收眼底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lù) 惴栗(lì) 施施而行(yí)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C.岈然(yá)攒蹙(cuáncù)颢气(jínɡ)D.引觞(shānɡ)满酌(zhuó)颓然(tuí)答案 C解析 “岈”读xiā,“颢”读h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举行宴会恒惴栗恒:常常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分开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缘染溪缘:顺着D.攒蹙累积攒:聚集引觞满酌引:拿起答案 A解析 宴:安逸,快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答案 C解析 C项古今义均为“认为”。A项古义,未曾;今义,未尝。B项古义,叠加;今义,层层增加,积聚。D项古义,随意,任意;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 B解析 B项均为连词,就。A项助词,的/代词,指西山。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5.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译文: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文: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文: 答案 (1)(西山)那高低的态势,(高的)山谷(一副)空阔的样子,(低的)深池(一片)低陷的样子,(有的地方凸起)像积土,(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山顶往下看去)千里之远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聚集收缩,尽收眼底。(2)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从)四面望过去,浑然一体。(3)(它)浩渺广阔与天地之气在一起,而没有边际;(它)高峻广大和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游乐,因而无法知道它的尽头。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石之突怒偃蹇……殆不可数 殆:大概、或许
B.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效:尽力贡献C.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或:有的人D.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售:卖,出售答案 B解析 A项殆:几乎,差不多。C项或:或许,只怕,可能。D项售: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 A解析 四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8.下列句子中,都属于描述小丘胜景的一项是(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②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③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④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⑤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⑥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 B解析 ②交代的是小丘很小,③是说友人得到小丘的惊喜,⑥描写的是在小丘上的享受之情。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写了一个具有胜景却沦为弃地的无名小丘,并叙述了独游小丘时所享有的佳趣,以及由之而兴起的感叹。B.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传神的比喻,描摹了嘉木、美竹、奇石,赋予了万古如常的静物以鲜活的动态,增强了文章的美感。C.作者游小丘时感到所有的美景都能“与目谋”“与耳谋”“与心谋”“与神谋”,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满足感,他那遭贬的失意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D.作者在文中称“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遂为小丘撰文志贺。在欣喜与小丘的遇合中,多少隐寓着自我的感慨,可见文章意蕴的深广,更可见文章的深邃。答案 D解析 A项错在“独游小丘”,当时有两个友人同游。B项运用比喻描写的是奇石。C项错在
“彻底的解脱”。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译文: (2)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译文: 答案 (1)于是就又取来了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2)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参考译文寻到西山以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有一道拦水坝。坝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笼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金。”我喜欢它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觉得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动,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尽力贡献在这小丘之下。就着小丘枕石席地而卧,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在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爱山水的人,或许也未必能如此幸运啊!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鄠、杜等地,那么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会竞相争购的,即使逐日增价一千两,也不一定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连农人渔夫经过也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得到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碑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三、语言表达11.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柳宗元”为陈述对象写一个句子。例句: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在炼狱中涅槃,司马迁用《史记》为世人铸就了一根坚韧的骨头。答: 答案 你可以贬低我的官职,但你贬不低我的人格,在自然中感悟,柳宗元用“永州八记”为众人堆起一座精神的高山。
12.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文人名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_______。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_______。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______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_______。①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⑤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答案 ⑤①④③②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要考虑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则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四、微型写作13.文中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作者的感情,处处情景交融。如“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惆怅。写西山的傲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西山“特立”于世,“不与培为类”,其实正是作者虽遭打击贬谪却决不屈服,坚持自我人格的真切体现。作者在自然景物上面寄托了个人的身世、遭遇、感慨、品格,把景物人格化了。你有过登山玩水的经历吗?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游记。要求在写景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或感悟。答: 答案 (示例)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的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完全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
,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