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周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图形与位置讲授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归纳整理】一、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按照先列数再行数的顺序表示,中间用逗号隔开。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要从前往后数。表示为:(列数,行数)(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如果第一个数字相同,则表示在同一列;如果第二个数字相同,则表示在同一行。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1、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行。口答。(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按照先列数再行数的顺序表示,中间用逗号隔开。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要从前往后数。表示为:(列数,行数)(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如果第一个数字相同,则表示在同一列;如果第二个数字相同,则表示在同一行。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1、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行。
B(3,5)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行。2、照样子写出右上图中各字母的位置。A(2,1)、B(,)、C(,)、D(,)E(,)、F(,)G(,)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找准参照点确定正方向画出方向和距离1.观察上图。学校在小明家()偏()()的方向上,距离约是()。注意: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夹角偏小的方位。而不说夹角偏大的方位。学校的位置要说成北偏西30o方向,不能说成西偏北60o方向。2.挑战题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左()右()。2、右图中,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B点在A点()偏()的方向上。3、小明看小兰是在南偏东45°的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 )45°方向上。4、观察右图。学校在小明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约是()。三、课堂练习:⑴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再确()。⑵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表示为()。⑶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B(3,5)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行。2、照样子写出右上图中各字母的位置。A(2,1)、B(,)、C(,)、D(,)E(,)、F(,)G(,)1.观察上图。学校在小明家()偏()()的方向上,距离约是()。注意: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夹角偏小的方位。而不说夹角偏大的方位。学校的位置要说成北偏西30o方向,不能说成西偏北60o方向。2.挑战题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左()右()。2、右图中,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B点在A点()偏()的方向上。3、小明看小兰是在南偏东45°的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 )45°方向上。4、观察右图。学校在小明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约是()。课堂练习:⑴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再确()。⑵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表示为()。⑶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
)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⑷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小组讨论:3.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从公园出发到达火车站的行车路线。4.小组合作5、在右下图中描出下面各点,并依次连起来A(5,0)、B(3,1)、C(1,4)四、巩固练习: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⑷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小组讨论:3.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从公园出发到达火车站的行车路线。4.小组合作:
本课小结: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图形与位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方向和位置教材95页练习二十第1、2题。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