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致橡树》教学设计

ID:1047034

大小:5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在天愿做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问世间情为何物,________________ 。(元好问《摸鱼儿》)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设问:爱情是什么?请同学说一下,自己对爱情的了解。(预计同学此时比较拘束)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舒婷《致橡树》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至1980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其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简单介绍“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结合诗歌分析在具体来归纳)3、文题解读: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如《致爱丽丝》、《致青春》设疑:那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在阅读文本之前,先给大家一个故事。 1977年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他说:“爱情题材不仅是他诗歌作品中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荡,从不讳言。”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老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期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橡树》,次日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去给艾青看。北岛那时候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首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名为《致橡树》。这首诗流传开来。1、学生齐读课文,并且思考,舒婷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的?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两层:这首诗是舒婷的爱情宣言,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新型的?(不,这些都还不够。)“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了什么?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新型的爱情观,由此可先把文章分为两层。2、解读第一层内容:(1)、同学集体朗读此片段。(2)、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回答。(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①攀援的凌霄花(生1读凌霄花片段)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作者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这是一种攀附的爱情。②痴情的鸟儿(生2读)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作者又抱有什么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的歌曲。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不对等不般配的爱。这是一种单恋的爱情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生3)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作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润物细无声。 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理解之后再齐读第一层。小结、过渡: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6、解读第二层的内容以同桌为单位,阅读并讨论: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1)、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两人能互通心意,心灵契合。(2)、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①男生齐读:“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②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除了有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怎么理解?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悲剧。她们深受压迫,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下,是作为男子的依附品存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例如《红楼梦》中的诸多女性,都是在社会的压迫下以悲剧收场。她们中的另一部分,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舒婷作为新时代女性,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而“英勇的火炬” 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3)、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继续往下读(男女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仿佛永远分离,(男)却又终身相依。(女)”这里的“寒潮、风雷、霹雳”象征着挫折,“雾霭、流岚、虹霓”等象征着喜悦、幸福。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4)、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爱他的全部。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7、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配乐、生1遍,男女分读1遍)三、总结全文:1、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意象方式态度手法世俗的爱情凌霄花攀附绝不像痴情鸟单恋绝不学破泉源、险峰一味奉献也不止日光、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真正的爱情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木棉、橡树“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立2、根据本文,总结“朦胧诗”的写作特点:手法上——较多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含蓄。意象化,象征化。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另外,我们发现,这首诗和其他诗不一样的一点——并不押韵,但依旧读起来很美,很有韵律感。朦胧诗的另一特点——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4、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爱情观)师总结:爱情是美妙、幸福的,但爱情又是苦涩、艰难的,我们并不是提倡早恋。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将来可以以自信坚定的姿态站在对方的身边,共同生长。怀着这份期待,为此而努力,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在将来,可以更好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四、全班再次诵读《致橡树》(看时间,不够就省略)五、拓展:《神女峰》《致橡树》流传开来后,舒婷不断碰到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向自己投诉没有橡树,于是舒婷又写了《神女峰》作为补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成为其经典诗句。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千年传唱。那舒婷眼中的神女峰又是怎样的呢?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于长江可以从动作与情感上看出神女峰的传说并没有在作者心目中得到美丽的地位。但在这游人争相一睹的“风景”面前,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代代相传”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对渔妇“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表现出了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映照出旧道德的黯淡与新道德的闪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