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2、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34.617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整数约是(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位数较多时或根据需要)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既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创设的情境图)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这学期的活动内容是羽毛球比赛。王鹏一听可高兴了,他最喜欢打羽毛球了。他让爸爸帮他买羽毛球,爸爸买了一筒羽毛球,共花了19.86元。不过爸爸要王鹏算出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算对了,才能把羽毛球给他。你能帮王鹏算算吗?2.理解题意并列式。师:怎样求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预设 生: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这一数量关系就可以求出一个羽毛球的价钱。不过得知道一筒有多少个才能列式计算。师:观察情境图,谁来告诉大家一筒羽毛球有多少个?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预设 生:有12个,列式为19.86÷12。3.尝试计算,提出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求商的近似数是生活中实际情况的需要。学生试用竖式计算并提出问题:19.86÷12=1.655(元)。师:这是多少钱啊?这里计算的是钱数,是否需要三位小数呢?师: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该怎样处理这一难题呢?(求出商的近似数)师: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商可能有很多位,这时候我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取近似数的意义,将例题数据改成:“19.86元一筒,每个大约多少钱?”列式计算为19.86÷12=1.655(元)。体会到这里计算的是钱数,不需要三位小数,最多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如价钱、人数、个数等。4.求商的近似数。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帮羽毛球定价吧。预设 生1:因为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分,以元为单位,应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66元。生2:我给羽毛球定价约为1.7元,因为现在1分钱、2分钱在市面上很少见,如果保留到分,不容易找钱。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现在王鹏知道该怎么回答爸爸了。5.阅读教材32页小精灵的话,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6.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横式的写法。师: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么求商的近似数的?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生1:如果要保留n位小数,那么需要除到(n+1)位。生2:当用近似数作为结果时,横式中要用“≈”连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巩固运用,拓展延伸1.填空。(1)通常用( )法取商的近似数,保留整数,要除到商的( )位;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商的( )位;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商的( )位。总之,求商的近似数,一般只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 )位,就可以按照( )法取商的近似数。(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6.40,这个数的取值范围在( )和( )之间。(不包括6.400)2.教材32页“做一做”。3.猜一猜。(出示乒乓球)买这个乒乓球大约花了3元,你们能猜出这个乒乓球多少钱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商的近似数”这部分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的练习,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确定一个乒乓球价格的取值范围,能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近似数。⊙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布置作业教材36页1题。板书设计商的近似数总价÷数量=单价
(1)19.86÷12=1.655(元)(2)19.86÷12=1.655(元)≈1.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