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7 今生今世的证据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在独特的场景描写中浸透的独特感受。2.学习用评点法品评语句之妙。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烟垢(ɡòu) ②骨骸(hái) ③瘸腿(qué)④打夯(hānɡ)⑤一缕(lǚ)⑥嘹亮(liáo)(2)多音字①圈 ②畜③抹④角2.理解词义(1)仓皇:匆忙而慌张。(2)行将:即将,将要。(3)悄无声息:悄声说话,或没有声音,十分寂静;也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非常隐秘。(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3.选词填空(1)消失·消逝①梅西发挥出色,球队无往不胜,但一旦梅西消失,球队就不行了,佩德罗、小法、桑切斯都找不到感觉。②生活水平提高似乎是以消逝的年味为代价的,乡人的“面子”逐渐鼓起来了,可是曾经的“里子”却渐渐薄了!解析 “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包含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2)渗浸·渗入①食品标签使用的黏合剂中通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化学物质,标签如直接贴于水果蔬菜表面,苯就可能渗入食品中。②据了解,热喀斯特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地下冰层融化、融水渗浸进入或汇聚于洼地形成的湖(俗称热融湖塘)。解析 “渗浸”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入”
指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1.本文的题目是“今生今世的证据”,这些“证据”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视这些事物为证据?答: 答案 (1)从整体上看,是指自己所怀念的生活过的村庄。具体而言,从第一段看,指那些“曾经拥有的事物”,它包括院墙、树、圈棚、炉灶。从第二段看,指“那些熟悉的东西”,它包括草、土墙、房子、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灰、划痕、朽木和铁钉等。从第六段看,指旧房子、路、人、牲畜、风。从第八段看,指大红公鸡、黑狗、一缕夕阳……概括起来,作者无非是想告诉我们,所谓的“证据”就是家乡的一草一木。(2)作者之所以将这些事物视为证据,是因为它们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承载着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答: 答案 本文是按照由过去(不知怜惜地离家)到现在(归家踏上虚无之途)的思路写的。前三段都用“我走的时候”开头,表明是在回忆过去。而第5段“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第7段“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最后一段“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些语句,都是写现在回家的情景。作者正是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的。1.如何理解“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这句话的含意?答: 答案 ①“它们”应指上文四个“没有”所领起的物和人方面的证据,这些都是物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见证。②本句的意思比上文更进一层,“内心的生存”强调了人内心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精神的家园,“内心的生存”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人常有的精神疾患。2.作者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虚无之途”是什么意思?句中的“踏踏实实”与“虚无”语义相反,这种表述是否妥帖?为什么作者回家的脚步踏上的是“虚无之途”?答: 答案 (1)“虚无之途”的意思是没有生命证据的路途。(2)十分准确、妥帖。“踏踏实实”强调迈上“虚无之途”的必然性。(3)因为家园废失了,自己所有的生命证据都不见了,没有谁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自己了,自己回家的脚步踏上的只能是无法证明的路途。
也就是当烙上一个人生命印记的故乡不复存在时,人就像失去了根的浮萍,意味着他失去了精神寄托和归宿之地,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作者用这样的表述,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了现代人精神上的一种普遍病症——精神流浪,想“回家”却只能走向“虚无”。3.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意义是什么。答: 答案 ①“今生今世的证据”表面上看是“物”的证据,实际上也有精神层面的。它使我们在对“物”、对具体“家园”留恋的同时,也看到了过去的生活,获得精神的寄托,它也是精神的最终归宿。②人活在世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③同时,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就如文章结尾所言,人只能在“虚无”中了。请用评点法品评下列句子之妙。(特别注意句中加点的词语)(1)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年。答: 答案 这几个句子采用第二人称,把草、土墙、房子都拟人化了,写出了作者内心对这些村庄旧物——生存证据的深深怀念和很强的依赖性。(2)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答: 答案 ①“渗浸”一词用了拟物手法,把月当成水一样写,写出了月光的明亮、透亮和恒久。②月亮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作者的记忆:在月光下,作者清晰地回忆起了过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喜爱和怀念。(3)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答: 答案 这段文字选取了大红公鸡、黑狗、夕阳等意象,抓住了红、黑、金(夕阳)三种色彩,使这幅农村场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色彩美和诗意美,写出了作者对这些场景深深的怀念,更写出了作者为这些证据消失而产生的孤寂感,进而去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烟垢(ɡòu) 执拗(nìù)打夯(hānɡ)处变不惊(chù)B.思忖(cǔn)角色(jué)菲薄(fěi)不容置喙(huì)C.恍惚(huǎnɡ)牲畜(chù)毗邻(pí)拈轻怕重(diān)D.粗糙(cāo)抹布(mā)隽永(jùn)栉风沐雨(zhì)答案 B解析 A项“处”读chǔ。C项“拈”读niān。D项“隽”读j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悲残 骨骸 渗透 仓慌奔逃B.瘸腿领受缭亮悄无声息C.划痕漫长树杈虚无之途D.篇幅惦念内函踏踏实实答案 C解析 A项残—惨,慌-皇。B项缭—嘹。D项函—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________之势。(2)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________,有留恋,有惋惜。(3)________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________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 惆怅 如果/即使B.浩渺 徘徊 因为/虽然C.渺茫 惆怅 因为/虽然D.渺茫 徘徊 如果/即使答案 A解析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或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惆怅:伤感、失意。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第(3)句中,两处分别应填表示一般性假设的“如果”和表示让步、假设的“即使”。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B.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C.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住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D.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答案 A解析 A项是一个陈述句,末尾的问号应改为句号。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一座村庄的消失杨小波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清脆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象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④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淹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一只狗。很难想象,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5.“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句话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和作用。答: 答案 这句话运用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突出绿的丰富、绿的醉人,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眷念,反衬下文所写村庄的荒寂。6.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答: 答案 村庄的空气是清新而芬芳的,村庄是童年嬉戏的乐园,村庄里的狗多而警觉,村庄里的人很热情地招待来客。7.文题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答: 答案 从两个方面:一是乡村过去的景物正逐渐消失:不见的海棠树,枯死的皂角树,坍塌倾倒的泥墙,渐被荒草淹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二是村民渐趋稀少且少有新建的民居,少而怠惰的狗,村庄显得荒寂。
原因: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年长者又相继谢世;古老的村庄集镇化(城市化)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8.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并加以评价。答: 答案 作者对消失的村庄及其生活环境和习俗是充满怀旧情绪的,对村庄发展为繁盛热闹的集镇或城市又是充满期待的。作者能看到集镇化(城市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是客观辩证的。三、语言表达9.将下面的句子扩展为一段话,使之情景更丰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家乡的小河,奔流在村头,我的乡情就融在那清清的河水中。答: 答案 (示例)每次勾起我悠悠乡情的是那家乡的小河,那清澈的河水,在月夜活泼地奔流在村头,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向远处飘去。想起它,梦见它,那温馨的河水就流进了我的心田,我的乡情就融在那清清的河水中。10.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例句:儿时的故乡,就如悬在我头顶的一轮明月,虽然清冷,却给予了我无穷的梦想。少年时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年后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少年时的故乡,)就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高远,却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成年后的故乡,)就如一坛陈年老酒,虽然远隔万里,却依然能够闻到它的醇香。四、微型写作11.情感、意义,以至过去的生活,特别是“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都是抽象的,无法把握的,它们只有通过具体的物、具体的场景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今生今世的证据》在写作上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场景细腻的描写。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的感觉的,它表明,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是个人感觉的延伸,它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比如“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等。请模仿作者的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感情。答: 答案 (示例)故乡的清晨是蓝色的,西北方巍巍的青山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将这片土地渲染成一片无边蓝色的海洋,安然而静谧。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垂垂低下,与地表的雾气连接,给人们微妙温柔的呵护,让你不知是身在仙境,还是在人间。不一会,雾气消散,而远处的白云,被压制在远处的群山中,犹如一
条条蜿蜒盘旋的白龙,守护着这方水土,也让群山越发的苍茫、神奇、微妙!近处农户袅袅的炊烟升起,缓缓地隐在天空之中,显出了蓝蓝的色彩。随着炊烟的徐徐上升,故乡这时安详得像个知足的老人,如画一般贴在宁静淡泊、清幽秀美、泉水淙淙清澈见底的溪水旁边。你看,在阳光酣畅淋漓的笼罩下,在绿荫饱满浓郁的氛围中,在野花五彩缤纷的点缀里,故乡就这样袒胸静卧在蓊郁的树丛中,明丽的阳光照耀在它的额头上,清亮的溪水缠绕在它的脚下歌唱,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它沧桑的历史,偶有几个孩子欢蹦乱跳地在它面前撒上一路天真的欢笑。它隐约能看见体态丰盈的农田里一顶一顶的白草帽和红头巾浮上浮下,那是它勤劳的儿女们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它也看得见更远处的山坡上,牛儿悠然地沐浴着阳光,不停地啃食着坡上嫩绿的青草。老鹰举着健壮的翅膀平滑在天空,无聊的小狗儿追着老鹰的影子欢叫。家鸡们大大咧咧地在它的脚趾缝里刨食着草籽和虫子。此时乡村的大路小路全都空寂着,偶有行人或一辆车经过,都似乎给了什么恩典似的,这时路基便悠悠地颤动起来。闲静无聊的雄鸡长一声短一声地引颈鸣叫。真像梦一样的甜美,诗一般的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