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3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wǔ)宿命(sù)剥蚀(bō)连篇累牍(dú)B.坍圮(qǐ)亘古(gèn)熨帖(yùn)强人所难(nán)C.炫耀(xuán)猝然(cù)恪守(kè)藏污纳垢(gòu)D.归巢(cháo)嘈杂(cáo)缥缈(piāo)声名狼藉(j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狂妄仓桑衰败失魂落魄B.坎坷余暇步履肆意雕琢C.脾气荒芜安祥身临其境D.聪蕙羞涩荒辟猝然去世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A.散落坍圮淡褪剥蚀B.剥蚀淡褪坍圮散落C.淡褪散落坍圮剥蚀D.坍圮散落淡褪坍圮4.下列句子,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B.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C.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D.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5.“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一个世界”是指。“另一个世界”是指。6.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7.“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段文字中还有哪句与此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语句:。8.作者对蜂儿、蚂蚁、瓢虫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9.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用文中的话回答)10.史铁生对于生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想念地坛(节选)史铁生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宁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我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11.第三段末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12.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13.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14.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名榜”作用是什么?15.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16.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3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四、语言运用18.地坛给了作者以生命的启发,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放松、愉悦身心的去处?请以“一个好去处”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3答案与解析31.D[A.荒芜(wǔ)—荒芜(wú);B.坍圮(qǐ)—坍圮(pǐ),熨(yùn)帖—熨(yù)帖;C炫(xuán)耀—炫(xuàn)耀。]2.B(A.仓桑—沧桑;C.安祥—安详;D.聪蕙—聪慧,荒辟—荒僻。)3.B(剥蚀: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第一个空使用此词才恰当。第二个空,“朱红”是颜色,只能用“淡褪”。第三个空不能用淡褪,只能用“坍圮”,第四个空用“散落”也比用“坍圮”好。)4.C(A、B、D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5.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由于作者身体的残疾,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就想逃避他的眼前社会,而想进入另一种状况的社会。)6.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觉。(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句子中把蜂儿比作一朵小雾,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8.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作者写的几种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奋进。)9.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抓住问题的关键,本题问的是一种转变,由笼罩在心头的死亡转变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寻找时应该找类似的句子。)10.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时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读者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不像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一般读者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了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作者的经历来回答,尤其要紧紧扣住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经过来回答。)11.反思的仍是世间的问题。12.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顺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13.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14.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15.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不与世隔离;恒久而辽阔;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强权。16.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17.CE(A项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的不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而是一种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安静,所以结尾才说“地坛在我”;B项说那句话是“对生活的质问”,不对;下文“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及其下面一段中的一连串扣问表明,这句话应是对自己命运的扣问;D项说引号里的话是“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不对,它批评的是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18.提示:所谓的“好去处”,并不一定就是风景优美之处,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宁静的心情、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在精神上受到启迪的地方,就是“好去处”。文章最好能模仿课文,用散文的笔法来写。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