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教学设计师陀教学目标:1.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2.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难点是本文散文笔法的运用,作者情感的体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折一把纸扇,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聆听他说古道今。二、走近作者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河南杞县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师陀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九·一八事变”发生,即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最初的小说《请愿正篇》,发表于《北斗》。1932年与汪金丁等创办文学杂志《尖锐》。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1946年后相继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员、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过电影剧本。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1957年后一直是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附:师陀简介师陀(1910年3月10日-1988年10月7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王长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还曾用笔名君西、康了斋等。师陀生于河南杞县,因为喜爱评话而对文学发生了兴趣,在开封读中学时即爱好文学。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即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1932年1月他以芦焚为笔名(英文“暴徒”的音译)在丁玲主编的《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请愿正篇》,不久又在《文学月报》上发表了姊妹篇《情愿外篇》。1932年,他与汪金丁、徐盈创办了文学杂志《尖锐》。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1937年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独特曾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和巴金、卞之琳结下深厚友谊。他写下了以战时上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结婚》和散文集《上海手札》,展现了一个经济凋敝、满目疮痍、贫富悬殊、底层人艰难求生的上海景象。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1946年因发现有人冒用芦焚笔名发表作品,故改以师陀为笔名,同年发表《果园城记》。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相继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员、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过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师陀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1950年曾将朋友沈从文的《边城》改编为电影剧本,但并未开拍。五十年代师陀曾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1957年后一直是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历史话剧《西门豹》、独幕喜剧《伐竹记》和历史小说《西门豹的遭遇》,其中《伐竹记》获得李健吾等人的好评。主要作品:中长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1941)、《结婚》(1947)、《马兰》(1948)、《历史无情》(1951)。短篇小说集:《谷》(1936)、《里门拾记》(1937)、《无名氏》(1939)、《果园城记》(1946)、《石匠》(1955)。散文集:《黄花苔》(1937)、《上海手札》(1941)、《保加利亚行记》(1960)、《山川﹑历史、人物》(1979)。三、了解背景《说书人》即《果园城记之十一》。据师陀自述,他的这部小说集是取材于友人赵伊坪的河南郾城故乡,并交织着自己故乡河南杞县的风俗人事回忆的。
《果园城记》是师陀最富盛名的代表作。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对果园城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环境作了细致的描摹,在优美的笔触中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托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四、字词积累1.注字音城隍(huáng)/笸箩(pǒ)/荒冢(zhǒng)/摊肆(sì)/吹嘘(xū)/玉墀(chí)/唾血(tuò)/间或(jiàn)/灵柩(jiù)/枸杞(gǒuqǐ)/踌躇(chóuchú)2.释词语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玉墀:殿堂前的台阶。五、课文研读1.“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照应题目,扣住“说书人”;然后引出本文要讲述的对象,引起下文。2.小说从哪些方面对说书人进行刻画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说书人是一个命运悲苦而孤独的小人物,他技巧高超、孤苦寂寞、身世凄凉。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细读课文,请完成下面的表格。“我”与说书人细节描写的内容第一次见说书人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书人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再见说书人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喑哑了。最后见说书人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人上扫着路上的浮土。4.小说中的三次描写都提到了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提示: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5.小说第二段中插入“我”对志愿书的填写,有什么用意?提示:直接抒发“我”对说书人的着迷和敬佩;同时,“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的写上——说书人”,还有设置悬念,引领下文的作用。6.“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这是什么描写?说书人的请求说明了什么?提示:说书人的语言描写,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六、布置作业比较阅读杨绛《老王》,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小人物的命运。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