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最后的常春藤叶》预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小说内容,学会复述小说主要情节。2、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3、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一、学常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故事情节指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二、识作者欧•亨利(1862——1910)19世纪末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现实,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三岁丧母,童年时只能寄人篱下,做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等各种工作,饱尝歧视,遍尝艰辛。1898年他被控挪用银行公款,判刑五年,后因表现良好,提前获释。在狱中他听到犯人们讲的各种离奇的故事,这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他一生写了300多篇面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下层人物心酸而又滑稽的生活。其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三、懂背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最后的常春藤叶》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纪末的思想充斥于西方文坛,再加上美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垄断托拉斯形成,贫富差距拉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而一小撮富翁们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欧•亨利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作家,自然流露出对上层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下层小人物的同情,故而激发他拿起笔,写下了一曲小人物的悲歌,赞美了其间蕴含的真情。四、正字音锡镴()昵()称蹑()手蹑脚苔藓()瞥()着一筹()莫展咆()哮殡()仪馆矮墩墩()五、理结构1、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本文划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情节内容。2、100字以内复述主要情节,要求包含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六、读文本熟读课文至少三遍,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