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目标⒈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点⒉朗读课文,品析文章的语言艺术特点⒊分析探讨,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会见一位老朋友,柳宗元。之所以说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些作品。(学生说学过的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写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同属“永州八记”,且《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之首。解题:始得,刚发现。宴游,宴,安闲。二、诵读积累提示语:要会老朋友,不能见其人,只能通过细读其文才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一)诵读,积累字词⒈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教师点评)⒉刚才有些字音有些同学读错了,哪位同学来纠正一下?(学生纠正读音,教师补充)附易错字音:僇人、施施、更、趣//茅茷、衽席、岈然、垤、攒蹙、培塿、引觞除了以上读音外,还有一些重要词语的大家要注意:穷回溪:极、尽。 披草而坐:拨开。更相枕以卧:互相。 意有所极:至。凡是州之山水:凡,凡是;是,这。 外与天际:交会。
引觞满酌:拿起。⒊再读课文(巩固读音,熟悉课文,教师点评)(二)诵读,品析技法接下来我们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请一位同学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写的是什么。⒈朗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大意:游众山。(学生朗读,并概括)一个重要的修辞现象:顶真 大家一起诵读顶真句从顶真句中,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随性而为,但无意趣。⒉朗读第二段,概括第二段大意:游西山。(学生朗读,并概括)问: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为什么写游众山?——对比以突显西山的怪特。又问:西山的怪特表现在哪几句?朗读之,说一说这几句分别写出了西山的什么特征——①从“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可以看出西山之开阔。②从“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可以看出西山的高竣。本句补充释义:其高,岈然,若垤;其下,洼然,若穴。以此推断,岈然,当解释为山崖高耸的样子。③从“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可以看出西山的秀丽。登上这样的高山,你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心胸为之开阔,俗虑涤荡一空。写作技法:衬托,以登西山所见之景来表现西山的怪特。三、翻译⒈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以来,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目的地出游。⒉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时才开始的。四、研读探讨(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⒈第一个游是游众山,是“形游”,虽然游了很多地方,但作者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放松。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形游”?)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③觉而起,起而归。⒉第二个游是游西山,是“神游”,在游西山时,惴栗之情得以排遣,精神得到了彻底的解脱。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形游”?)①引觞满酌,颓然就醉;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③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小结:作者出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除郁于胸中的“惴栗”之情,游众山并没有让他达到这一目的,游西山时,作者的心情才得到自被贬永州以来的第一次放松,达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神游之妙境。作者也因此名其文曰“始得西山宴游记”。(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提示: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而悟山之寂寞如己之寂寞,此时的敬亭山就如诗人的一位老朋友,诗人从敬亭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柳宗元又从西山身上读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之特立恰是作者精神人格的写照,作者在西山这一自然景观中看到了自己傲然独立的人格,从而摆脱“惴栗”之情,与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明乎此,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位老朋友。五、结语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当一个人的精神屡受打击而惊惧不安时,或感到精神的苦闷时,可以到自然中去寻找精神的慰藉,到自然中去找回真正的自我。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神游:与万化冥合 从自然中得到慰藉找回自我 形游:犹怀惴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