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ID:1048815

大小:51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 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课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型:【学习目标】1.认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小说中所起作用。2.认识战争对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3.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课前预习】一、字音辨识(一)单音字1.戳进(chuō)  2.吞噬(shì)    3.惬意(qiè)4.愕然(è)5.赫然(hè)6.凝眸(móu)7.粗犷(ɡuǎnɡ)8.诅咒(zhòu)9.甲胄(zhòu)10.惊骇(hài)11.襁褓(qiǎnɡbǎo)12.憎恶(zēnɡ)13.恺撒(kǎi)14.倒坍(tān)(二)多音字1.削      2.泡3.肖    4.挑5.燎6.扎二、字形辨认1.      2.3.4.5.6.三、词义辨析1.捉摸·琢磨辨析:两者都是动词,都有“思考”的意思。“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后来引申为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也指反复思索,考虑。“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例句:①人间最美四月天,但四月也是天气变化比较难以捉摸的时期。②时下,物价全面上涨,众多家庭颇感生活不易,都在研究琢磨省钱的妙法。2.径直·径自辨析:二者都有直接的意思。“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还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例句:①杜先生往右急打方向盘,因打的方向过大,车子失控往右偏离,径直撞向右侧高速护栏后反弹到路中央。②广州亚运会男子自由式60公斤级铜牌争夺战结束。伊朗选手艾哈迈迪右腿受伤,无法站立。中国选手高峰没有径自离场,而是躬身将其抱起,送到了场下的教练身旁。场上是对手,场外是朋友,观众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他们颁发了一块闪光的“友谊金牌”。四、词语释义1.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备注 2.赫然在目: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3.不足为凭:不能作为凭据。4.无计可施:想不出任何计策或办法来对付。指一点办法也没有。5.色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6.威风凛凛:形容威严的气概、声势令人生畏。凛凛,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7.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8.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重点难点】1.从文中看,这名德国伤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示例】 课文虽然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自述中,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生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在这个伤兵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2.《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答案示例】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3.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4.《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对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知识链接】一、作者名片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这一时期伯尔参加了“以探讨一切当代问题为宗旨”的“四·七”社,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火车正点》已成为德国“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二、背景探寻本文发表于1950年,战后的德国文学是在废墟中开始重新建立起来的,海因里希·伯尔作为战后的新一代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篇小说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作品的基调灰暗、沉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他认为“战争是无聊的”,它像“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也是人们失去理智和人性后的疯狂行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德国人民对战争灾难的认识。【课后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凝眸(móu) 斑斓(lán) 甲胄(kuì) 绚丽(xuàn)B.号召(zhào)颠簸(bǒ)诅咒(jǔ)痕迹(jì)C.褪色(tuì)吞噬(shí)模样(mú)惬意(qiè)D.粗犷(ɡuǎnɡ)油腻(nì)铭文(mínɡ)瑰丽(ɡuī)解析:A项,“胄”应读“zhòu”;B项,“诅”应读“zǔ”;C项,“噬”应读“shì”。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搪瓷颤悠冷寞惟妙惟肖B.喧闹渲泄疲惫步履蹒跚C.清淅窗帷震撼百无聊赖D.襁褓隐秘倒坍莫名其妙 解析:A项,“寞”应为“漠”;B项,“渲”应为“宣”;C项,“淅”应为“晰”。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一切从我眼前匆匆________,因为我并不重,所以抬担架的人走得很快。②也许这一切都是________;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③担架________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圆柱。A.掠过 幻觉 颤悠     B.经过 错觉 颤悠C.掠过 幻觉 颤动D.经过 错觉 颤动解析:“掠过”比“经过”更强调快;“错觉”重在“错”,而“幻觉”重在“幻”,即虚幻,这里的语境是“发烧”,所以应用“幻觉”;从“担架”的语境看,应用“颤悠”。答案:A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B.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C.他们在盛怒之下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D.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挂齿……解析:D项,不足挂齿:指不屑一提。此处是指“我的手迹”足以证明“我”在母校,应用“不足为凭”。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右边的窗户,让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B.美术教室里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C.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D.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一个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让”;C项相互矛盾,“差不多”“左右”二者删去一个;D项语序不当,应为“一个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现在必须承认,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学的美术教室里。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学: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但这最后的一所,第三所,也许用不着我讲,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学。在腓特烈大帝中学的楼梯间里,老弗里茨像难道不是特别华丽、特别大吗?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八年书。那么,在其他学校里,为什么不能在同样的地点也挂上这张像呢?而且也这么清晰、显眼,你一登上二楼,它就立即映入眼帘。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我现在无论如何要把这一点弄清楚。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6.选文第一段写道:“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八年书。”后面又说:“不知道为什么……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主人公为什么不能确定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学校的环境布置和主人公读书时一样,到处是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所以主人公一再怀疑自己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这说明军国主义教育遍布所有学校,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7.第二段反复写“炮声”,根据“我”听到“炮声”的感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多么悦耳、多么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之深。8.“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你能从文中体会到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战争的本身荒诞无稽、毫无意义,所以阵亡将士的献身并没有价值可言。按一种格式批量生产, 随便都可以领到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失去了它应有的存在的意义,它并不能使死者不被忘却;“并无特色”“毫不引人注目”,生者也并不可能不忘却他们。它们的存在只能表明生命的毫无价值,牺牲的毫无意义。主人公的漠然语气之中隐含着对于战争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批判。9.你认为这篇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巧妙地把一个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里。从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伤兵身上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同时从对学校的布置的描写中暗示了灾难的根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巧妙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课外拓展】一局台球(法)都德两天过去了,战场的局势没有丝毫改变,两天的艰苦战斗已使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精疲力尽了,更何况又是背着行军包站在倾盆大雨中过夜呢。现在,他们在公路旁的水洼里和渗透了雨水的烂泥里,已经又熬过三个小时了。战士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们又困又乏,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和支撑着。到处可以看见有人靠在别人的背包上站立而眠。在那些被困倦征服了的人们的面孔上,饥饿和困乏留下了最深的印迹。站在雨水烂泥中,没有火取暖,没有食物充饥,头顶是阴沉的天空,四面是敌人的重围……在这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严阵以待:机关枪在隐蔽的地方死死盯着地平线,炮口对着前方的丛林,进攻的一切准备就绪了,为什么不出击呢?此时此刻,他们还在等什么?原来,他们在等待司令部的命令,可是命令却迟迟不下。司令部就设在前线附近的路易十三那座漂亮的古堡中。被雨水冲刷过的红砖从半山腰的灌木丛中闪露出来。那是名副其实的王室宫廷,院中人造池塘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粼光闪烁,一群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在一座巨大的宝塔形的鸟舍下面,孔雀和金色的野鸡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舒展着翅膀,时而对着天空发出几声尖厉的鸣叫,房子主人早已撤离了这里,但这里无论从哪儿也看不出一丝一毫战争带来的荒芜和毁坏。翠绿的草坪上的花连最小的一朵都没有受到摧残,在阳光下绽放着难以言状的迷人笑脸;灌木矮墙修剪得整整齐齐,林阴小路宁静幽雅……完全是一派和平景象。然而你根本不会相信,这里与战场只有咫尺之遥。餐厅的窗户正对着古堡的大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张杯盘狼藉的餐桌。弄皱的桌布上面堆放着一些开着的酒瓶和几只黯然无光的玻璃杯,告诉看到这一切的人宴会刚刚结束,客人虽已散去,但从旁边的房间里,还不时传来高声谈话和阵阵大笑声,时而还有台球碌碌的滚动声和碰杯声。元帅在悠闲地打一局台球——这便是部队待命的原因。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现在不可能有任何事情阻止他打完这局台球。 元帅是一名伟大的军人,唯一的一点不足就是他把打台球视为与生命一样重要。他穿着一身整齐的军服,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那严肃而认真的样子就像亲临战场一样。美酒佳肴催得他赌兴冲天,他两眼冒火,面颊涨红。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献殷勤,钦佩地赞叹元帅打的每一个球,记下每一次得分更是他们争先恐后献殷勤的好机会。与元帅对阵的是参谋部中的一个年轻上尉,黑黑的头发,小小的个子,戴着一副轻巧精致的花边手套。他是一个卓越的台球手,他可以击败世界上所有的元帅。可是他很了解自己上司的脾气,他正在使出全部精力和技艺打好这一局台球,他的智慧告诉他即使不赢,也不能输得太痛快。精彩的台球比赛还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满台的球滚动着,碰撞着,打过去弹回来,越打越有趣。突然,①外面天空掠过一道闪光,传来了大炮声。隆隆的炮声震得窗户摇晃,这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安地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只有元帅没什么反应,就仿佛他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他正专心地考虑如何打好下一杆球。他要拿出他的绝招奠定胜利的基础。②外面又是一道闪光,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了。副官们不由地走到窗口观望:普鲁士开始进攻了吧?“别管它。”元帅熟练地用白垩粉擦着球棒说,“上尉,该你打了。”参谋部里的人都把敬佩的目光投给了元帅。他们的元帅在战斗的时刻尚能保持如此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打台球。③枪炮声更加密集了,与山谷的回响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一团镶着黑边的红色烟云在草坪那边腾空而起,后花园起火了。受惊的孔雀和野鸡在鸟舍中失声尖叫着,火药味使马厩里的阿拉伯马惶恐不安,乱踢乱跳。司令部开始有点骚动了。告急接踵而至,传令兵们骑马飞奔而来,他们要找元帅汇报紧急军情,却到处找不到元帅。元帅仍然无动于衷。一局台球一旦开始,没什么——世界上没什么能阻止他打完这局球赛。“该你了,上尉……”此时,上尉有些惊慌,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同元帅打台球。他连打了两个好球,险些赢了元帅。元帅急了,显得有些愤怒和惊慌。正在这时,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骑着一匹全速飞跑的战马跃入院中,推开卫兵,一跃跳到石阶上,喊道:“元帅!元帅!”元帅面带愠色,涨红了脸,出现在窗口时,仍然手握球棒,神情自若。“谁呀?什么事?卫兵哪去了?”“可是,元帅……”“好了,好了,等一会儿,真捣乱,让他在外面等我的命令!”窗子砰地关上了。是啊!那些可怜的士兵在泥水中坚守他们的阵地,正在等待他的命令,风雨卷着枪弹袭击着他们。然而,山上的台球室里却仍在激烈地打台球,也像战斗一样。元帅又占了上风,小个子上尉也在竭尽全力与之周旋。战斗的炮火已逼近古堡了,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还有一分元帅就赢了。此时花园中的棚架已经坍塌,一颗炮弹在池塘中爆炸了,一片通红。1.这篇小说在线索的安排上颇具特色,采用双线结构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明线是元帅与上尉进行台球比赛,暗线是前线普法士兵之间的激烈战斗。②一明一暗,相辅相成,使得小说极具张力。2.结合文本,简析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战斗激烈、生死攸关的时刻,元帅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把台球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竟与上尉比台球。他自私昏庸,无责任感,无爱国之心。3.小说中多次描写了枪炮声,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暗示“一局台球”这一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②以激烈紧张的战斗氛围与元帅球兴正酣构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③呈现出战斗渐趋激烈残酷的过程,引发读者对战斗结局的思考,从而有力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它已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丰富的意蕴,震撼人心,启人深思。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见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小说将“一局台球”置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来写,身负国家重任的元帅视国家利益和战士生命于不顾,沉溺于台球,战争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以元帅之举来审视现时的为官者,不难想象,他们肩负国家复兴、百姓福祉的重任,倘若让私欲遮蔽双眼,以一己之好凌驾于国家和百姓之上,那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示例二)元帅视台球为生命,一己之好,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时刻,身负重大历史责任的元帅又怎能沉溺于台球呢?现实中,不是人人都是元帅,更多的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在拥有一己喜好的同时,要分清时间地点、轻重缓急、主要次要,切不可玩物丧志,否则,不仅误己,还要误人,甚至误国。因此,在人生的路程上,要拥有一份理智,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智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